即物穷理
“即物穷理”基本解释
程朱理学的主要范畴之一。谓“理”在物先,事事物物皆是“理”的表现,要依据具体事物穷究其“理”。
“即物穷理”成语解释
【解释】程朱理学的主要范畴之一。指“理”在物先,事事物物皆是“理”的表现,要依据具体事物穷究其“理”。即物穷理
“即物穷理”成语故事
[成语拼音]jíwǎngluóqián[成语解释]比喻酷吏朋比为奸,陷害无辜。[典故出处]唐天宝初,李林甫为相,任酷吏吉温、罗希奭为御史。吉罗承李旨意,诬陷异己,制造冤狱,时称“罗钳吉网”。事见《旧唐书·酷吏传下·罗希奭》。唐玄宗时期,酷吏吉温与罗希奭善于拍马奉承,得到右丞相李林甫的赏识,让他们掌管刑狱,他们两人办案均根据李林甫的旨意行事,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帮助李林甫排斥与打击异己,落入他们手中如同被钳夹住或落入网中一样。
“即物穷理”造句
1.实际上,“格物致知”包含更多的还是“即物穷理”的意思。
2.朱熹就通过解释发展二程思想,把“格物致知”解释为“即物穷理”。
3.这样,程朱所讲的“即物穷理”,亦无非是“明心见性”,“冥心求理”的一种“内观返视”而已。
4.中华民族具有经世致用的优秀思想传统,倡行即物穷理、实事求是、致力创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务求实效。
5.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有两个命题与从事物中抽象出规律的思想是相近的,即“实事求是”和“即物穷理”。
6.在实学这一点上,西学本与汉儒实事求是、宋儒即物穷理相通。
7.“‘格物’可以理解为即物穷理,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致知’是指要做一个真正的明白人,为人行事决不糊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