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诸名山

拼音
cáng zhū míng shān
注音
ㄘㄤˊ ㄓㄨ ㄇㄧㄥˊ ㄕㄢ
简拼
czms

“藏诸名山”基本解释

见“藏之名山”。

“藏诸名山”成语解释

藏诸名山

【解释】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着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示例】一个人做一部书,~,是封建时代的事,早已过去了。 ◎鲁迅《准风月谈·序的解放》

“藏诸名山”造句

1.鲁迅常谓文人写作,固不在藏诸名山,此语甚当。

2.司马迁写了《史记》这样的鸿篇巨制,却表示,书必须藏诸名山500年,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如果都写下来,不必出版,只是像司马迁那样,藏诸名山,传诸后世,也许在1000年后,成为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陆婚姻状况的重要文献。

4.正如司马迁形容《史记》,可藏诸名山五百年,等待后人的发现。

5.那意思,有点像我们中国人的“藏诸名山,留之后世”。

6.司马迁写了《史记》这样的鸿篇巨制,却表示,书必须藏诸名山500年,要“明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7.既不能掘地为墓,也无法将遗体藏诸名山,自然还是要去殡仪馆,还是要有关部门开具证明,才能顺利涅升天。

8.更多的书籍原本就不打算“藏诸名山,传诸后世”,比如供旅途消遣的,目的地一到,一本书的寿命也随之完结。

9.2000年前,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告诉朋友任安自己泣血写作《史记》,是希望今后有一天能将此著作能“藏诸名山,传诸后世”。

10.我认为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是很高的,真是可以藏诸名山,传之后人。

11.难道是因为那些教材真的全都是值得藏诸名山、传诸后世以致人们必得世代诵读的经典吗?显然都不是。

“藏诸名山”分词解释

● 藏cáng ㄘㄤˊ 隐避起来:埋~。包~。~奸。~匿。隐~。蕴~。~污纳垢。 收存起来:收~。~品。~书。储~。● 藏z&agr

详情

基本字义● 诸(諸)zhū ㄓㄨˉ众,许多:~位。~君。~侯。“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渤海之尾。犹“之”:“能事~乎?”。犹“于?

详情

基本字义● 名míng ㄇㄧㄥˊ人或事物的称谓:~字。~氏。~姓。~义。~分(fèn )。~堂。~落孙山。~存实亡。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

详情

基本字义● 山shān ㄕㄢˉ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