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贬与夺
“褒贬与夺”基本解释
与夺:给予或夺取。指对人或事物给予赞扬或批评。
“褒贬与夺”成语解释
【解释】与夺:给予或夺取。指对人或事物给予赞扬或批评。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每见世人有好论人物者,比方伦匹,未必当允,而褒贬与夺,或失准格。” 【示例】若使修著一代之典,~,诚一时之俊也。 ◎《晋书·祖逖传》褒贬与夺
“褒贬与夺”成语故事
[典故出处]《后汉书·延笃传》:“虽渐离击筑,傍若无人,高凤读书,不知暴雨。”晋朝时期,王子敬从会稽经过吴郡,听说顾辟疆有个名园就去参观,碰见顾辟疆在园内设宴畅饮,王子敬游遍整个园子后在那里指指点点,旁若无人。顾辟疆气得把他的下人全赶出园子,接着就赶王子敬,王始终坦然自若,置之不理。
“褒贬与夺”造句
1.诚如施明德说,陈水扁虽仍在位,但不待盖棺,其历史地位已定,李之于扁褒贬与夺,确然不失准格。
2.大概他自己也从没想过要和苏轼混为一谈,更无褒贬与夺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