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基本解释
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成语解释
【解释】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出处】《陈书·虞荔传》:“夫安危之兆,祸福之机,匪独天时,亦由人事。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以明智之士,据重位而不倾,执大节而不失,岂惑于浮辞哉?” 【示例】~。目的一失,以后之种种遂不可设想矣。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无政府说》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成语故事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派大将冯异与邓禹去围剿赤眉农民起义军,邓禹与义军交战后不幸损兵折将,冯异命令部队加强防御,收拢溃散的散兵,同时派军装成赤眉军打入其内部,结果大获全胜。朝廷下文书表彰他们的战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造句
1.受害者小艳的叙述是“厕所里捡起的脏卫生巾”,到教育局这里就变成了“两张未使用过的卫生巾”,诚可谓“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2.他妈拉个巴子,我怎么都是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呢?靠!真是造化弄人啊!“噢!老师说今天提前举行,因为他们明天有事!”。
3.审稿可以核实一些信息,防止出现错误,“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失实报道往往对干部的打击很大。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分词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