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倡百和
“一倡百和”基本解释
【解释】和:呼应,附和。一人首倡,百人附和。形容附和的人极多。 【出处】清·江藩《汉学师承记·惠周惕》:“郢书燕说,一倡百和。” 【示例】有年老者,以为财神变相,亟以香烛净茶祝而送之,~,比户皆然,喧闹半时。 ◎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 【近义词】一呼百应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一倡百和
“一倡百和”成语解释
解释 ◎ 一倡百和 yīchàng-bǎihè [when one starts singing,all the others join in; meet with general approval] 一人首倡,百人附和。指附和的人非常多 一人提倡,百人附和。比喻响应附和的人很多。语本汉.桓宽《盐铁论.结和》:「人罢极而主不恤,国内溃而上不知,是以一夫倡而天下和。」也作「一唱百和」。
“一倡百和”造句
1.他的这一建议一倡百和,很快便得到了大家的赞许。
2.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它不可能一倡百和。
3.向灾区捐款捐物的告示刚贴出来,真是一倡百和,几天就收到很多钱和物。
4.一响起这首歌,一倡百和,大家都很喜欢.
5.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农民起义立即一倡百和。
6.这种以一地同一行业见长的现象,实际上是同乡互助、一倡百和的结果。
7.字迹圆滑——此人性格随和、办事老练,能一倡百和,善于搞公关工作。
8.但当时的杨度到底是狂而不浪,在国内一倡百和的排满声浪中还是颇孚众望的,人们没有想到,他日后会成为一只真正的“蛤蟆”。
9.一倡百和,利以此兴,害以此除,而人才亦以此辈出,未始非吾邑之大幸,而吾国之大幸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