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不义必自毙
“多行不义必自毙”基本解释
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多行不义必自毙”成语解释
【解释】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出处】《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示例】“~”,这是有史以来的天经地义。 ◎郭沫若《武则天》第四幕 【近义词】作茧自缚、作法自毙、自食其果 【语法】复句式;作宾语、分句;用于坏人多行不义必自毙
“多行不义必自毙”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郑国君王郑武公有两个儿子,一个称“庄公”,一个称“共叔段”。 郑武公死后,由他的大儿子郑庄公继位。可是庄公的弟弟共叔段在偏爱他的母亲姜氏的支持下,竭力扩充自己的封地,积极进行夺取王位的准备工作。 郑庄公的大臣祭仲知道后,力劝庄公,说:“君王要及早安排啊,共叔段的势力已经很强了,再这样下去,您的王位会被他篡取的!” 庄公听了,却道:“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意指:一个人若不仁义的事情做多了,必定会自取灭亡,你就等着吧! 果真,共叔段的势力在不断扩大,将郑国的西、北部边境招于自己门下,直至廪延。同时,他在不停地修筑城池、屯田积兵,并让其母亲姜氏里应外合,攻下郑都。 庄公早有防备,趁共叔段进军郑都时,出奇兵攻其窝穴。长久受共叔段压迫的农民们也参与战斗,使共叔段兵败,逃亡他处,而庄公出军追杀,最后使共叔段走投无路,被逼自杀。
“多行不义必自毙”造句
1.刘备面色平静,毫无恚色,朗声以‘左传’答之道:“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2.这个害人精终于受到法律的制裁,真是天公地道,这就叫多行不义必自毙。
3.多行不义必自毙,我早就知道这帮恶贼总有自食苦果的一天。
4.这使得共叔段得陇望蜀,贪心无厌,终于一步接一步地陷入了“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绝境。
5.你不用对我有戒心,多行不义必自毙,我们盗家学院的力量来源于,如果我们破坏平衡偷盗,偷取的东西价值越大所受到的天劫就会越大。
6.圣诞老人从天降,来去无踪礼物放。好人好报送礼多,多行善事圣老看。残疾儿童老人帮,圣诞礼品袜装满。多行不义必自毙,苦度众生美德扬。愿圣诞快乐!
7.多行不义必自毙,因为罪恶累累,1951年11月20日,作恶多端的柳森严被枪决。
8.哼,多行不义必自毙,还能是怎么回事?当然是报应呗!我看呐,一定是那孙子恶事做多了,受了圣罚!
9.念你还算好汉,我可以不杀你,多行不义必自毙,你也好自为之!
10.发战争财已是不义,更兼贪心!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刘墉
11.“多行不义必自毙”,作恶多端的人必然没有好下场。
12.多行不义必自毙,那些为非作歹的人最终是没有好结果的。
13.松岩你欲想立统三派,勾结万象门,残杀同门分支,灭丹门,夺取九窍金丹,多行不义必自毙,迟早有天,你也会死在万象门手里。
14.19日,有黑客在临武县政府网上留言:“多行不义必自毙,致抢尸县长!”。
15.多行不义必自毙,天经地义,不容置疑。
16.奉劝你们一句,多行不义必自毙,如果现在撤兵我可以不追究。
17.等待共叔段欲夺君位时,庄公将其一举擒拿,最后还扣上一个“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帽子。
“多行不义必自毙”分词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