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拔之志

拼音
bù bá zhī zhì
注音
ㄅㄨˋ ㄅㄚˊ ㄓ ㄓˋ
简拼
bbzz

“不拔之志”基本解释

不拔之志

【解释】比喻意志坚决,不可动摇。

【出处】《南史·沈约传》:“执不拔之志,高卧东南。”

“不拔之志”造句

1.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3.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4.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须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5.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6.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7.修仙,在毅力而不在奇遇;成仙,在造化而不在师承;驭仙,非坚韧不拔之志,非宁静致远之德,非澄骨澈肉之能而不可行。

8.古人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望忍不拔之志.

9.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10.古之立年夜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固不拔之志

11.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12.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3.古之女性,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1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苏轼

15.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16.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8.古人讲君子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才有坚韧不拔之力。人的毅力的弹性,就像橡皮筋能抻很长。冯仑

19.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20.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也。

21.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22.“成大事者,未必有旷世之才,却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用这话先来概括王本君十分合适。

23.古今成大事者,未有经世之才,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24.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

25.古之成大事者,唯有超世之才,有坚忍不拔之志

26.自古成大事者,非有经天纬地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不拔之志”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 不 bù ㄅㄨˋ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

详情

基本字义● 拔bá ㄅㄚˊ 抽,拉出,连根拽出:~腿。~草。~牙。~苗助长。 夺取军事上的据点:连~数城。 吸出:~毒。

详情

基本字义● 之zhī ㄓˉ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详情

基本字义● 志(②③④誌)zhì ㄓˋ 意向:~愿。~气。~趣(志向和兴趣)。~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学。 记在心里:~喜?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