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济可

拼音
yǐ fǒu jì kě
注音
ㄧˇ ㄅㄨˋ ㄐㄧˋ ㄎㄜˇ
简拼
ybjk

“以不济可”基本解释

《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杜预注:“否,不可也。献君之否,以成君可。”后以“以不济可”指用否定错误意见的办法,帮助国君走上成功之路。不,同“否”。济

“以不济可”成语解释

以不济可

【解释】指用否定错误意见的办法,帮助国君走上成功之路。不,同“否”。济,成。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杜预注:“否,不可也。献君之否,以成君可。”

【示例】营平(赵充国,封营平侯)皤皤,立功立论,~,上谕其信。 ◎《汉书·叙传下》

“以不济可”成语故事

[典故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后,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讎。”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大臣唐蒙去修治“西南夷道”,唐蒙征用大量民工,杀了部落酋长,引发骚乱。汉武帝让司马相如去平息事端。司马相如写《谕巴蜀檄》文告,要求巴蜀民众要“义不反顾,计不旋踵”,经沟通应酬,化解了矛盾。

“以不济可”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以yǐ ㄧˇ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

详情

基本字义 ● 不 bù ㄅㄨˋ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

详情

● 济(濟)jì ㄐㄧˋ 渡,过河:同舟共~。 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世。救~。赈~。周~。接~。 补益:无~于事。● 济(濟)j

详情

基本字义● 可kě ㄎㄜˇ允许:许~。认~。宁~。能够:~见。~能。~以。不~思议。值得,认为:~怜。~悲。~亲。~观。~贵。?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