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尺之童

拼音
wǔ chǐ zhī tóng
注音
ㄨˇ ㄔˇ ㄓ ㄊㄨㄥˊ
简拼
wczt

“五尺之童”基本解释

五尺之童

【解释】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尺短,故称。

【出处】《孟子·滕文公子》:“从许子之道,则市价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示例】俺夫人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内无应门~,年至十二三者,非呼召不敢辄入中堂。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

“五尺之童”成语解释

解释

  • 亦作“五尺之僮”。
  • -----------------国语辞典五尺之童wǔ chǐ zhī tóngㄨˇ ㄔˇ ㄓ ㄊㄨㄥˊ
    1. 未成年的孩童。《孟子.滕文公上》:「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五尺之童”造句

    1.今夫人之智愚贤不肖,不甚相远也,必谓西人皆智而华人皆愚,西人皆贤而华人皆不肯,虽五尺之童犹知其非。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3.当时,他不过是个五尺之童,却非常机智地骗过了敌人,保全了我党的地下机关。

    4.试观五尺之童,有人讲一笑谈故事,彼即入于耳,会于心,牢记不忘,津津乐道。

    5.盖自美洲历史开始以来,已注意于普通学校,五尺之童,无有不知书识字者,其教育之普及,盖可想见矣。

    “五尺之童”分词解释

    ● 五 wǔ ㄨˇ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彩。~官。~谷。~金。~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

    详情

    基本字义● 尺chǐ ㄔˇ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素(a.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

    详情

    基本字义● 之zhī ㄓˉ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详情

    基本字义● 童tóng ㄊㄨㄥˊ小孩子:儿~。~工。~谣。~话。~心。~趣。~真。旧时未成年的仆人:书~儿。没有结婚的:~男。~女?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