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天

拼音
jì tiān
注音
ㄐㄧˋ ㄊㄧㄢ

“祭天”基本解释

1.祭祀天神,祭祀上天。祭天是古代的重大祭祀,各少数民族也多有各不相同的祭天仪式。

“祭天”百科

百度百科

祭天 (华夏族祭祀仪式)

  • 是华夏民族最隆重、最庄严祭天的祭祀仪式,起源于上古时期。是人与天的“交流”形式。祭天仪式通常由“天子”主持。通过祭天来表达人们对于天滋润、哺育万物的感恩之情,并祈求皇天上帝保佑华夏子民。
  • “祭天”造句

    1.冬至日也称“冬节”,由来已久,明清两代皇帝例行在冬至日举行祭天大典,即“冬至郊天”,仪式非常隆重。

    2.寒冷腊节炉火红,红红粥汁热辣情。情深意长友谊联,亲情友情爱无限。炮竹一声邪魔逃,辣粥抛洒祭天地。幸福围绕你我他,平安吉祥过腊节。愿你健康!

    3.正阳门是皇帝专用的,清朝皇帝每年两次通过正阳门,一次是冬至到天坛祭天,一次是惊蛰到先农坛耕地。

    4.岳父此来长安是为了替皇帝祭天,如果此时提出禅位,只会让关东诸侯抓住把柄,如果他们之中又有人振臂一呼,和上次一样,咱们就被动了!

    5.望天台望天台坐落在北固山西北的山颠上,这里曾是元末方国珍设坛祭天的地方。

    6.古代冬至,百姓祭祖,皇帝祭天;现代冬至,北方饺子,南方汤圆;今年冬至,放假三天,改为过年;诚信测试,怀疑放弃,信任赠予。祝你冬至快乐!

    7.拜将台,封神台,祭天坛,铜雀宫,镇魔宫,拜神殿,天神庙。

    8.当天,11师师长胡琏给父亲妻儿写下五封遗书,中午率师部人员在凤凰山设案焚香,祭天立誓,全师上下都已抱定了必死之心,只等与来犯日军拼死一战。

    9.清朝皇帝会在冬至这天举行祭天大典,百官之间也会相互祝贺。

    10.十四日戊申,皇帝一路长途跋涉,回銮京城,准备冬至祭天大典。

    11.禹王凿川,祭天地告神祖于蒙蔡之地,于是和夷厎绩,黔首自牧,百民安息;理真植茶,灿五峰烂烟霞于莲座之心,乃使嘉木广布,漫种于山,遍培于野。

    12.大年初一,天坛公园祭天大典上,“皇帝”在众多游客的簇拥下走向祈年殿,仿佛从古代穿越而来。

    13.人,以天为命,遇事求神问卜,遭难供物祭天

    14.古代的帝王们在天坛祭天,祈求能够风调雨顺。

    15.在灵台上祭天礼地的主要是胡巫,这喻示了“胡巫”可能是沟通周人与西北游牧民族“天”神信仰的“使者”。

    16.但1914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重新制定了一套祭天礼仪及祭祀服饰,于当年冬至举行祭天大典。

    17.这一年,人们仰看高台之上,他们年轻英武的暮王,正庄重又疲惫地为星坠塔举行着祭天礼。

    18.腊八吉祥如意粥,幸福美满汤汁稠。数九寒天北风啸,彩色粥饭平安搂。红艳佳肴祥瑞凑,热粥暖心冻不愁。寒冬腊月定能胜,辣粥美味祭天酬。祝朋友:腊八粥节愉悦享,瑞雪飘洒送吉祥。

    19.祭天台上的供桌摆满牛羊猪三牲和象征五谷丰登的祭品,沼国皇帝慕容博身着隆重的礼服在祭天台上举行祭天仪式,神情凝重专注。

    20.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21.天高风也爽,今日又重阳。不觉到山前,登高菊花赏。手举茱萸花,眼视峻山岭。雅致好心情,举酒祭天地。期盼来年丰,平安幸福来。重阳节祝君:九九八十一,一生好福气,幸福无病疾。

    22.北京天坛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祭天建筑群,是明、清两朝皇帝举行祭天大典的场所,历史上共有22位皇帝先后在此举行过654次祭天盛典。

    23.羊,三牲,是专门用来祭天,也不会同时出现在餐桌上。

    24.据宋《淳佑临安志辑逸》记载,公元921年,吴越王钱镠在天真山上的天真院,建祭天郊台,又称登云台,并在灵化洞石壁上题字,题的就是这段文字。

    25.这里曾有巨大的球场,时常会有比赛,比赛内容是争夺死亡,奖赏是赢方队长被砍头挖心祭天

    26.两千年前的汨罗江,屈原无语再问天;五月初五的鸳鸯江,飞舟逐水流,粽子雄黄酒祭天问。手执艾叶,送个香囊给你挂:端午节快乐,愿你一生都平安!

    27.本书讲述了霍去病率八百御林骁骑点金脉,取金心,灭匈奴,屠祭天金人等勇悍激烈的耀眼传奇。

    28.鲁国的季氏执掌大权后,不知天高地厚,也到泰山去祭天,着实被孔子讥笑了一番。

    29.随着时间的流逝,所有声音都在一声钟响后消失,只留下礼官正气浩然的声音:“祭天,启目”。

    30.天坛圜丘这里是皇帝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

    31.秋生节!人们会在这一天普天同庆,以庆祝即将到来的丰收的庄稼,这个节日在数千年以前就有了,欢闹一天之后,玩家会举行一次盛大的祭天活动。

    32.祭天一般在阴历九月间进行,祭品是膘肥体壮、毛色纯正、四肢完好、头上有尖角的公黄牛,所以又称祭天牛。

    33.古代的帝王搜索们,在天坛祭天,在社稷坛祭地。祭天为了要求风调雨顺,祭地为了要求土地肥沃。

    34.九九艳阳天,登高赏菊花。茱萸插发间,驱邪求平安。挥酒祭天地,祈福在人间。席地饮美酒,快乐天天伴。重阳节愿朋友,全家平安吉祥!事业大展辉煌!

    35.祭天场中央竖立两棵黄栗树和一棵柏树,分别代表天父,天母和天舅,祭树下插大香,置供品,献牺牲。

    36.伊稚斜只是简单的点点头,话题却转到了祭天金人的身上。

    37.“皇帝”亲临含元殿,百官齐列,雅乐频奏,仪仗威严,与众臣共同祭祖祭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38.弘治十年十二月初一,皇帝祭天归来,李广诬陷王云凤驾后骑马惊驾,被罪下锦衣卫狱。

    39.据宋《淳佑临安志辑逸》记载,公元921年,吴越王钱镠建祭天郊台,又称登云台,并在灵化洞石壁上题字,题的就是这段文字。

    40.笙篁妙谛,钟磬清音,礼部尚书孔思手捧诏书登上祭天坛,跪读诏告曰:天之兴楚,地之尊王。

    41.猪、牛、羊,三牲,是专门用来祭天,也不会同时出现在餐桌上。

    42.天坛,其字面意思为祭坛,位于北京市中心东南部,隶属崇文区,是一座复杂的道教建筑。天坛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之地。

    43.堂子立杆大祭神仪堂子立杆大祭,是清代宫廷祭天大典,仪礼十分隆重。

    44.每逢祭天,率众在这里恭致祭文,鸣鼓奏乐,礼天祷告,祀天佑民,祈求上苍赐福降瑞,国泰民安。

    45.大家知道,两千年来的帝国历史就是跪出来的,至高无上的皇帝祭天之时也要跪下,布衣黔首自不能免。

    46.“皇帝”亲临含元殿,“百官”齐列,雅乐频奏,仪仗威严,“君臣”共同祭祖祭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47.清明时节心雨下,一蓬香火飘天上;美酒素花哀思祭,天堂亲人正远离;愁情悲思托云寄,期盼亲人梦中聚;以慰永远的思念,以抚永远的伤痛。

    48.中国古人的祭天与祀祖是密切地缠裹在一起的。

    49.其明年春,汉使骠骑将军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余里,击匈奴,得胡首虏万八千余级,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

    50.寿山田黄石,作为“印石三宝”之一,早在清朝时期就被用来当做皇帝祭天专用石,又因珍贵稀少,色泽温润,肌理细密而享有“万石之王”美誉。

    “祭天”分词解释

    ● 祭 jì ㄐㄧˋ 对死者表示追悼、敬意的仪式:~奠。~礼。~灵。~典。~扫。 供奉鬼神或祖先:~祖。~天。~祀。~灶。 使用(?

    详情

    ● 天 tiān ㄊㄧㄢˉ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在上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