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经

拼音
rú jīng
注音
ㄖㄨˊ ㄐㄧㄥ

“儒经”基本解释

解释 1.儒家的经籍。

“儒经”百科

百度百科

儒经

  • 儒经:儒家的经籍。
  • “儒经”造句

    1.清代学者株守儒经,仍将儒学视为天下的第一大学问,遂成井蛙观天之势。

    2.“守道重醇儒经师人师文运宏开钦北斗,立名遵先哲言教身教士风不变式南邦”。

    3.读书当从经学始,经学当从注疏始,读注疏不终卷而思卧者,是不能潜心研索,终身不知有圣贤诸儒经传之学矣……

    4.站在典集室之外,沈博儒经过一夜的休息已经是犹如重获新生一般的容光焕发,深深的吸入一口清晨的新鲜空气。

    5.因三公以硕儒经师居官,所以往往要为很小的差错承担非常严重的责任,以示高节。

    “儒经”分词解释

    ● 儒rú ㄖㄨˊ 指读书人:~生。腐~。通~(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

    详情

    ● 经 (經) jīng ㄐㄧㄥˉ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整理过的蚕丝;?喻政治?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