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叉

拼音
è chā
注音
ㄜˋ ㄔㄚ

“恶叉”基本解释

解释 1.树名。其子必三颗同一蒂。佛教以喻惑﹑业﹑苦。 2.凶恶。

“恶叉”百科

百度百科

恶叉

  • 恶叉(恶叉)
  • 1. 树名。其子必三颗同一蒂。佛教以喻惑、业、苦。《翻译名义集·五果》:“恶叉,树名,其子似没石子,生必三颗同蒂,喻惑、业、苦三同时具足。”《楞严经》卷一:“佛告 阿难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
  • 2. 凶恶。《全元散曲·满庭芳》:“心恶叉偏毒最狠,性搊搜少喜多嗔,百般的都难亲近。”
  • “恶叉”造句

    1.记者注意到,在47个成语中,错误率最高的是恶叉白赖、满腔热忱、轰轰烈烈。

    2.爰念娑婆弊恶,惑业苦三,如恶叉聚;无上醍醐,悉成毒药。

    3.这群恶叉白赖,为非作歹,弄得附近人们苦不堪言。

    “恶叉”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恶è ㄜˋ不好:~感。~果。~劣。~名。丑~。凶狠:~霸。~棍。险~。凶~。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贯满盈。其它字义● 恶

    详情

    基本字义● 叉chā ㄔㄚˉ交错:~腰。一头分歧便于扎取的器具:~子。其它字义● 叉chá ㄔㄚˊ ◎ 挡住,堵塞住,互相卡住:一辆车~在路口。其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