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与效果

拼音
dòng jī yǔ xiào guǒ
注音
ㄉㄨㄙˋ ㄐㄧ ㄩˇ ㄒㄧㄠˋ ㄍㄨㄛˇ

“动机与效果”基本解释

解释 动机指人行动的主观愿望;效果指人实践的客观后果。任何行为都是由一定动机引起的,动机是效果的行动指导。效果是动机的行动体现和检验根据。动机和效果是统一的,但两者的统一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有时客观效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动机,好的动机不一定收到好的效果。判断任何事情既要看动机,又要看效果。

“动机与效果”百科

百度百科

动机与效果

  • 动机与效果中动机是指人们行动的主观愿望,效果是指人们实践的客观后果。动机和效果是辩证的统一。中国战国墨子主张对人的评价必须“合其志功而观焉”。清初颜元主张义利兼顾,提出“正其谊(义)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四书正误》卷一)。在西方,黑格尔也强调动机与效果的结合,认为“单纯意向的桂冠就等于不发绿的祜叶”。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动机是效果的行动指导,效果是动机的行动体现。人们做任何事都受一定的动机支配,如果没有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正确认识和动机,就不可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和动机,而不努力取得符合这种认识和动机的社会效果,也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判断任何事情既要看动机,又要看效果。"唯心论者是强调动机否认效果的,机械唯物论者是强调效果否认动机的,我们和这两者相反,我们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者。”(《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68页)社会实践是检验主观愿望或动机的标准。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过程,就是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统一的过程。一般正确的动机是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在正确动机指导下的行动,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反之,错误的动机是不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在它指导之下的行动,其效果是不好的。但是,由于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之间经常存在着矛盾,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往往是一个复杂的、曲折过程。
  • “动机与效果”造句

    1.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用矛盾论和系统论来理解可持续发展观。

    2.道德信仰之所以是必要的,在于它依赖信仰实现道德中所谓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3.对道德价值的评价应动机与效果并重,且偏重于动机。

    4.很多行为学家各自调查了动机与效果,刺激与反馈的关系,从而得出了各种激励理论。

    “动机与效果”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动(動)dòng ㄉㄨㄥˋ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

    详情

    ● 机 (機) jī ㄐㄧˉ 事物发生的枢纽:生~。危~。转(zhuǎn )~。契~。 对事情成败有重要关系的中心环节,有保密性质的事件:?

    详情

    ● 与 (與) yǔ ㄩˇ 给:赠~。~人方便。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赞助,赞许:~人为善。 〈书〉等待

    详情

    ● 效 xiào ㄒㄧㄠˋ 摹仿:~法。仿~。上行下~。~尤(明知别人的行为是错的而照样去做)。 功用,成果:~验。~果。成~

    详情

    基本字义● 果guǒ ㄍㄨㄛˇ某些植物花落后含有种子的部分:~实。~品。~木。结~(a.结出果实;b.事情的结局或成效)。结局,与“因”相对:因~。成?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