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尺四寸

拼音
èr chǐ sì cùn
注音
ㄦˋ ㄔˇ ㄙˋ ㄘㄨㄣˋ

“二尺四寸”基本解释

1.汉代一般著作大都写在一尺左右长的竹简上,而儒家经典则用二尺四寸长的竹简书写,因用以指儒家经典。

“二尺四寸”百科

百度百科

二尺四寸

'

“二尺四寸”造句

1.他本人手持二尺四寸五分名刀‘顺庆长光’,胯下名驹‘放生毛月’,见武田信玄本人身边仅有区区几名随从护卫,意识到这确实是最佳取得信玄首级的机会。

“二尺四寸”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二èr ㄦˋ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双,比:独一无~。两样,别的:~话。不~价。

详情

基本字义● 尺chǐ ㄔˇ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素(a.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

详情

基本字义● 四sì ㄙˋ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

详情

基本字义● 寸cùn ㄘㄨㄣˋ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尺的十分之一:尺~。短小:~土。~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心。~步难行。姓。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