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举

拼音
táng jǔ
注音
ㄊㄤˊ ㄐㄩˇ

“唐举”基本解释

解释战国梁人。以善相术著名。举也写作"莒"。《荀子.非相》:"今之世,梁有唐举,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称之。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后多以指善相术者。

“唐举”百科

百度百科

唐举

  • 唐举,战国时梁人。以善相术著名。“举”也写作"莒"。后遂以“唐举”指善相术者。典出《荀子·非相篇》和《史记》卷七十九〈蔡泽列传〉
  • “唐举”造句

    1.汉唐时有“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之说;宋代泰州一州之盐赋“过唐举天下之数”。

    2.本报与国风美唐举办置业讲座。

    “唐举”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唐táng ㄊㄤˊ夸大,虚夸:荒~。~大无验。空,徒然:功不~捐(功夫不白费)。传说中的中国朝代名,尧所建。朝代名:~代。~诗。?

    详情

    基本字义 ● 举 (舉) jǔ ㄐㄩˇ 向上抬,向上托:~头。~手。~重。~棋不定。 动作行为:~止。轻而易~。 发起,兴办:~义。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