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kēng,
笔画
11
部首
五笔
结构
左右结构
笔顺
撇,横,竖,横,横,折,折,折,横,竖,横
五行
统一码
U+727C

“牼”字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kēng ㄎㄥˉ

  1. 牛胫骨。
  2. 古通“顅”,颈长。

英语 man

“牼”字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kēng

〈名〉

牛膝下的直骨,即牛胫骨 [shin bone of cows]

牼,牛膝下骨也。从牛,坙声。人曰胫,牛牼。——《说文》

“牼”字康熙字典解释

【巳集下】【牛】 牼·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7

【廣韻】口莖切【集韻】【韻會】丘耕切,????音鏗。【說文】牛膝下骨也。

又人名。【春秋·襄十七年】邾子牼卒。【左傳·昭二十年】使少司????牼以歸。【孟子】宋牼將之楚。

又【廣韻】戸耕切【集韻】何耕切,????音莖,義同。【春秋·邾子牼釋文】徐音戸耕反。

又【集韻】丘閑切,音慳。

又【集韻】古定切【類篇】吉定切,????音徑。義????同。

“牼”字汉语字典解释

ㄎㄥkēng

  1. 牛胫骨,即牛膝下的骨头。《说文解字·牛部》:「,牛膝下骨也。」清·黄景仁〈平定两金川大功告成恭纪〉:「斜攻闲开穷支撑,迎刃桀解无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