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hǎn,qián,shān,
笔画
13
部首
五笔
结构
左右结构
笔顺
点,撇,撇,点,点,撇,撇,点,竖,横,竖,折,横
五行
统一码
U+7154

“煔”字基本解释

shǎn ㄕㄢˇ


  1. 闪烁。后作“閃”。
  2. 火光。

qián ㄑㄧㄢˊ


  1. 古代祭祀用肉沉于汤中使半熟;也泛指煮肉。也作“燖”。

shān ㄕㄢ


  1. 木名。后作“杉”。

“煔”字康熙字典解释

【巳集中】【火】 煔·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9

【廣韻】【集韻】????他念切,音?。【玉篇】火光也。【集韻】本作????。

又【唐韻】【集韻】????舒贍切,音閃。【說文】火行也。【集韻】或作炶熌。

又【集韻】以贍切,音豔。義同。

又【廣韻】【集韻】????胡甘切,音酣。【廣韻】火上行貌。同炶。【集韻】或作????。

又【集韻】徐廉切,音?。本作燅。或作爓燖燂。詳燅字註。

又【集韻】慈鹽切,音潛。本作燖。或作爓。詳燖字註。【楚辭·大招】炙鴰烝鳧煔鶉敶只。【朱註】煔音潛。爚也。

又【集韻】思廉切,音銛。木名。

又【集韻】師銜切,音衫。義同。

又【爾雅·釋木】柀煔。【註】煔似松,生江南,可以爲船作柱,埋之不腐。【疏】柀,一名煔。俗作杉。【釋文】煔音杉。【集韻】或作杉。【正字通】爾雅本作檆。俗本譌作煔。◎按木名似應从木作檆,今作煔者,省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