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kuí,
笔画
21
部首
五笔
uhtt
结构
上下结构
笔顺
点,撇,横,撇,竖,折,横,横,横,竖,横,竖,横,折,横,折,撇,点,撇,折,点
五行
统一码
U+5914

“夔”的笔顺

“夔”字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kuí ㄎㄨㄟˊ

  1. 〔~~〕敬谨恐惧的样子。
  2. 〔~立〕肃立。
  3.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异兽。

英语 one-legged monster; walrus

德语 ehrerbietig, achtungsvoll ,Kui (Eig, Fam)

法语 démon de la mythologie chinoise,dieu de la pluie,(nom de famille Kui)?

“夔”字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kuí

〈名〉

(1) 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 [a one-legged monster in fable]。商周铜器上多夔状纹饰

(2) 人名。相传为尧、舜时乐官 [musical offical]。如:夔挚(夔:舜时乐官名。挚:太史挚,周官)

(3) 夔州 [Kui prefecture],旧府名,府治在今四川奉节县

“夔”字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上】【艸】 夔·康熙筆画:23 ·部外筆画:17

【字彙補】古夔字。註見夊部十七畫。夔字自下从几,十八畫。夔,夊部十六畫。

“夔”字汉语字典解释

ㄎㄨㄟˊkuí

  1. 一种传说中的怪兽。外形像龙,仅有一足。见《山海经·大荒东经》。《庄子·达生》:「山有,野有彷徨,泽有委蛇。」《文选·张衡·东京赋》:「残魖与罔像。」三国吴·薛综·注:「,木石之怪,如龙,有角,鳞甲光如日月,见则其邑大旱。」

  2. 人名。尧、舜时的乐官。《书经·舜典》:「帝曰:『,命汝典乐,教胄子。』」《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始制乐,以赏诸侯。」汉·郑玄·注:「,舜时典乐者也。」

  3. 国名。周代时所建,后为楚所灭。故址在今大陆地区湖北省秭归县东。也称为「隗国」、「归国」。

  4. 地名。唐武德二年改信州为州,故城在今大陆地区四川省奉节县。宋代改为路,明初改为府,辖境在今大陆地区四川、湖北省一带。

  5. 姓。周代楚君熊挚自弃于,其后子孙以地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