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án,
笔画
18
部首
五笔
结构
左右结构
笔顺
点,横,撇,点,横,撇,撇,撇,撇,横,撇,竖,折,横,横,横,撇,点
五行
统一码
U+984F

“顏”的笔顺

“顏”字基本解释

yán ㄧㄢˊ 《廣韻》五姦切,平删疑。元部。


  1. 两眉之间,俗称印堂。《説文•頁部》:“顏,眉目之閒也。”
  2. 额头。即发际以下,眉以上,两额角间的部分。《詩•鄘風•君子偕老》:“子之清揚,揚且之顏也。”
  3. 面容;臉色。《廣韻•删韻》:“顏,顏容。”《詩•鄭風•有女同車》:“有女同車,顏如舜華。”
  4. 色彩。《淮南子•泰族》:“宋人有以象為其君為楮葉者,三年而成。莖柯豪芒,鋒殺顏澤,亂之楮華之中而不可知也。”
  5. 指堂上或门上的匾额。《新唐書•馬燧傳》:“勒石起義堂,帝榜其顏以寵之。”
  6. 显著。《太玄•積》:“魁而顏而,玉帛班而,决欲招寇。”
  7. 前。“顏行”即前行。《管子•輕重甲》:“若此,則士争前戰為顏行。”
  8. 姓。《通志•氏族略三》:“顏氏,曹姓。顓帝元孫陸終第五子曰安,安裔孫挾,周武王時封之於邾,為魯附庸。邾挾之後,至於夷父,字顏,《公羊》謂之顏公,子孫因以為氏。”

yá 〡ㄚˊ 《集韻》宜佳切,平佳疑。


  1. 通“崖”。水邊;山邊。《集韻•佳韻》:“厓,《説文》:‘山邊也。’或作崖、顏。”

英语 face, facial appearance

德语 Yan (Eig, Fam)?,Farbe, Gesicht

“顏”字详细解释

詳細字義


顔 yán

〈名〉

(1) (形聲。从頁,彥( yàn)聲。从頁( xié),與頭有關。本義:印堂)

(2) 印堂,兩眉之間 [the top of the nose bridge connecting the eye-brows]

顏,眉目之間也。——《說文》。段玉裁注:「各本作眉目之間,淺人妄增字耳,今正。眉與眉之間不名顏。…顏爲眉間,醫經所謂闕,道書所謂上丹田,相書所謂中正印堂也。」

(3) 額頭 [front]

高祖爲人,隆準而龍顏。—— 班固《漢書》

又如:顏角(額角);顏題(古代頭巾覆額面部分)

(4) 面容,臉色 [face;countenance]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詩·鄭風》

又如:顏狀(容顏狀貌);顏厚(面有慚色,難爲情);顏貌(容貌)

(5) 體面,容譽 [dignity;prestige]。

如:顏汗(汗顏。慚愧的形像化說法);顏採(臉面上有光采);顏甲(指人臉皮厚如鐵甲,不知羞恥);顏厚(臉皮厚,不知羞恥)

(6) 彩色 [color]。

如:顏澤(顏色光澤)

(7) 前端,前頭 [first]。

如:顏行(先鋒,在行伍的第一線)

(8) 姓

“顏”字康熙字典解释

【戌集下】【頁】 顏·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9

【唐韻】五姦切【集韻】【韻會】【正韻】牛姦切,????眼平聲。【說文】眉目之閒也。【詩·鄘風】子之淸揚,揚且之顏也。【毛傳】顏,額角豐滿也。【左傳·僖九年】天威不違顏咫尺。【黃帝素問】心熱者,顏先赤。【揚子·方言】????、頟、顏,顙也。汝潁淮泗之閒謂之顏。

又幘顏。【輿服雜事】漢桓帝延熹中,京師作幘,皆顏短耳長,以爲服妖。

又那顏。外國語,猶華言大人。

又商顏,山名。【前漢·溝洫志】引洛水至商顏下。【註】商山之顏,猶山額也。

又孱顏,山高貌。【歐陽修詩】空碧更孱顏。

又姓。【姓苑】出琅邪。魯伯禽支庶,食采顏邑,因氏。

又邾武公字顏,公羊稱顏公,後遂爲氏。

又古通眞韻,音銀。【蘇軾·祭韓忠獻文】勿心大匠,笑彼汗顏。援手拯溺,期我于仁。

“顏”字汉语字典解释

ㄧㄢˊyán

  1. 額頭。《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隆準而龍。」南朝宋·裴駰·集解:「,頟顙也,齊人謂之顙,汝南、淮、泗之閒之曰。」

  2. 臉色、面容。如:「和顏悅色」、「笑逐顏開」。《詩經·鄭風·有女同車》:「有女同車,如舜華。」

  3. 面子、名譽。如:「無見人」。《紅樓夢·第三三回》:「若外人知道,祖宗顏面何在!」

  4. 色彩。如:「五顏六色」。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一二:「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

  5. 門堂上的匾額。《新唐書·卷一五五·馬燧傳》:「勒石起義堂,帝榜其以寵之。」

  6. 姓。如春秋時魯有顏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