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niǎn,
笔画
15
部首
五笔
结构
左右结构
笔顺
横,竖,横,撇,折,点,点,横,撇,点,点,点,点,点,点
五行
统一码
U+649A

“撚”字基本解释

niǎn ㄋㄧㄢˇ


  1. 执,持取。
  2. 揉搓;搓捻。
  3. 弹琵琶的一种指法。
  4. 接续;系。
  5. 蹂,践踏:“前后不相~,左右不相干”。
  6. 撵,驱逐。
  7. 紧。

英语 twirl in fingers, tease, toy with

德语 drehen, wirbeln

“撚”字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niǎn

(1) 执,持取 [hold]

成济撚戟直奔辇前。——《三国演义》

如:撚须(捋须);撚眉(手捻眉毛);撚梢子(摇小鼓);撚钱(用手撚钱旋转的一种游戏);撚弄(抚玩)

(2) 揉搓;搓捻 [twist]。

如:撚粉(搓面粉或米粉)

(3) 蹂,践踏 [trample]

前后不相撚,左右不相干。——《淮南子·兵略训》

(4) 按 [press]。

如:撚指(弹指)

词性变化


niǎn

揉搓而成的卷儿 [things twisted into a long,slender form]。

如:撚子(用纸搓成的小卷儿或用线织成的带状物)

“撚”字康熙字典解释

【卯集中】【手】 撚·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2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乃殄切,音涊。讀若年上聲。【說文】執也。【廣韻】以手撚物也。【白居易·琵琶行】輕攏慢撚撥復挑。

又【說文】一曰蹂也。【淮南子·兵略訓】前後不相撚,左右不相干。

又從也。【汲冢周書】後動撚之。

又【揚子·方言】撚未續也。或作捵。【正字通】撚有平上二音。

“撚”字汉语字典解释

ㄋㄧㄢˇniǎn

  1. 用手指捏取、夾取。如:「花」、「香」。《聊齋志異·卷二·嬰寧》:「有女郎攜婢,梅花一枝。」

  2. 握、拿。唐·杜牧〈重送〉詩:「手金僕姑,腰懸玉轆轤。」《水滸傳·第六回》:「那漢著朴刀來鬥和尚。」

  3. 用手指揉搓。唐·韓偓〈詠手〉詩:「背人細垂臙鬢,向鏡輕勻襯臉霞。」

  4. 蹈蹂、踐踏。《淮南子·兵略》:「前後不相,左右不相干。」

  5. 驅逐、驅趕。《喻世明言·卷二·陳御史巧勘金釵鈿》:「魯公子聽小姐縊死,還道是做成的圈套,他出門。」

  6. 一種彈奏琵琶的手法。揉弄、撥弄。唐·白居易〈琵琶行〉:「輕攏慢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八齣》:「舊桃花劉郎又,料得新吳宮西施不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