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ū,jù,
笔画
13
部首
五笔
结构
上下结构
笔顺
横,竖,竖,撇,横,竖,撇,点,竖,折,横,横,横
五行
统一码
U+84A9

“蒩”字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ū ㄗㄨˉ

  1. 草席:“大祭祀,羞牛牲,共茅~。”
  2. 蕺菜。

其它字义


jù ㄐㄩˋ

     ◎ 古通“菹”,多草的泽地。

“蒩”字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上】【艸】 蒩·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0

【唐韻】則吾切【正韻】宗蘇切,????音租。【周禮·地官·鄕師】大祭祀,羞牛牲,共茅蒩。【註】鄭大夫謂祭前籍也。詳苴字註。

又草名。【後漢·馬融傳】茈箕芸蒩。【註】《廣雅》云:蕺,蒩也,其根似茅根,可食。

又【左思·蜀都賦】樊以蒩圃。【註】蒩亦名土茄,葉覆地而生,亦可食,人饑則以繼糧。

又【集韻】子余切,音沮。【廣韻】則古切,音祖。義????同。

又【字彙補】子侯切,音緅。【周禮·春官·司巫】蒩館,劉昌宗讀鄒。

又【集韻】音義與藉同。

“蒩”字汉语字典解释

ㄗㄨ

  1. 草垫。《说文解字·艸部》:「,茅藉也。……《礼》曰:『封诸侯以土、以白茅。』」《周礼·地官·乡师》:「大祭祀,羞牛牲,共茅。」

  2. 蕺菜。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十上·释草》:「,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