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ái,
笔画
11
部首
五笔
结构
上下结构
笔顺
横,竖,竖,横,撇,点,撇,点,竖,撇,点
五行
统一码
U+840A

“萊”的笔顺

“萊”字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lái ㄌㄞˊ

  1. 藜。
  2. 〔~菔〕蘿蔔的別稱。
  3. 古代指郊外輪休的田,亦指田廢生草:“政煩賦重,田~多荒”。

英语 goosefoot, weed; fallow field

德语 Wei?er G?nsefu? ,Lai (Eig, Fam)

法语 (nom de certaines plantes sauvages)?

“萊”字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上】【艸】 萊·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8

【唐韻】洛哀切【正韻】郞才切,????音來。【說文】蔓華也。【玉篇】藜草也。【詩·小雅】北山有萊。【疏】萊,草名。其葉可食。

又【周禮·地官·縣師】辨其夫家人民田萊之數。【註】萊,休不耕者。郊內謂之易,郊外謂之萊。

又【周禮·地官·山虞】若大田獵,則萊山田之野。【註】萊,除其草萊也。【詩·小雅】田卒汙萊。【註】萊,草穢。

又地名。【書·禹貢】萊夷作牧。【齊語】通齊國之魚鹽于東萊。【註】東萊,齊東萊夷也。

又山名。【山海經】萊山,其木多檀楮。

又姓。【孟子】苦伊尹、萊朱。【趙岐註】萊朱,湯賢臣仲虺是也。【左傳·文二年】萊駒爲右。

又【韻補】音黎。【郭璞·遊仙詩】朱門何足榮,未若託蓬萊。臨泉揖淸波,陵岡掇丹荑。

又【廣韻】落代切,音賴。義同。 【爾雅】作釐。

“萊”字汉语字典解释

ㄌㄞˊlái

  1. 植物名。藜科藜属,一年生草本。叶卵形,质柔形阔,边缘呈锯齿状。有香气,嫩叶可食。也称为「藜」。

  2. 不耕种而蔓草丛生的田地。《周礼·地官·县师》:「而辨其夫家人民田莱之数。」

  3. 杂草、秽草。《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彻我墙屋,田卒污莱。」唐·孔颖达·正义:「莱者,草秽之名。」

  4. 国名。春秋时为齐灵公所灭。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黄县东南。

  5.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莱驹。

  1. 除草。《周礼·地官·山虞》:「若大田猎,则莱山田之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