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ī,zì,zāi,
笔画
11
部首
五笔
结构
上下结构
笔顺
横,竖,竖,折,折,折,竖,折,横,竖,横
五行
统一码
U+83D1

“菑”字基本解释

zī ㄗ


  1. 初耕的田地。
  2. 开荒:“厥父~,厥子乃弗肯播。”
  3. 水名。即今山东省淄河。
  4. 姓。

zì ㄗˋ


  1. 树立;插入::“察其~蚤不齵,则轮虽敝不匡。”
  2. 枯死而未倒的树:“周公之状,身如断~。”
  3. 车辐插入毂中的部分。
  4. 矮墙。
  5. 剖析。

zāi ㄗㄞ


  1. 同“灾”:“不逢天~,不遇人害。”

英语 to weed grass; land which has been under cultivation for one year

德语 Zi (Eig, Fam)

法语 calamité,désastre,mallheur

“菑”字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1) (形声。从艸,甾( zī )声。荒地,故从艸。本义:古代指初耕的田地)

(2) 同本义 [field that has been under cultivation for one year]

菑,不耕田也。——《说文》。按,古文从田,巛声,小篆又加草耳。不耕田者,不耕而才耕之田也。

不菑畬。——《易·无妄》。董遇注:“菑,反草也。”

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畬。——《尔雅》

耕获菑畬,时时利赖其用。——明· 徐光启《甘薯疏序》

又如:菑畬(开垦一年和三年的地);菑亩(初耕的田地)

(3) 直立而枯死的树木 [withered trees]

其菑其翳。——《诗·大雅·皇矣》

周公之状,身如断菑。——《荀子·非相》

词性变化


(1) 开垦;耕耘 [open up wasteland;reclaim wasteland;plough and weed]

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书·大诰》

又如:菑畬(耕耘;又耕稼为民生之本,故以喻事物的根本);菑攘(开拓;平定)

(2) 另见 zāi “灾”

“菑”字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上】【艸】 菑·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8

〔古文〕????????????【唐韻】側持切,音緇。【說文】不耕田也。【徐曰】从艸从????从田。????,川壅也,田不耕則艸壅塞之。【爾雅·釋地】田一歲曰葘。【註】今江東呼初耕地反草爲葘。【詩·小雅】于此葘畝。【疏】葘者,災也,始災殺其草木也。【易·无妄】不葘畬。【疏】不敢首發新田,惟治其葘熟之地。

又水名。【山海經】常蒸之山,葘水出焉。

又地名。【史記·孝景帝紀註】葘川縣,故劇城。

又姓。【通志·氏族略】孔融集有葘莊,靑州人。

又【正韻】將來切,同災。【詩·大雅】無葘無害。

又【韻會】側吏切,音厠。木立死曰葘。【詩·大雅】其葘其翳。

又【周禮·冬官·輪人註】察其菑蚤不齵則輪,雖敝不匡。鄭註菑輻入轂中者謂建輻也。泰山平原所樹立物爲葘。聲如胾。博立梟棊亦爲菑。【前漢·武帝紀瓠子歌】隤林竹兮揵石葘。【師古註】石葘,謂????石立之也。

又資四切,音恣。剖也,裂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居幹之道,葘栗不迤。

又與椔通。【荀子·非相篇】身如斷葘。菑、緇、椔諸字从????作。

 

“菑”字汉语字典解释

  1. 初開墾一年的田地。《爾雅·釋地》:「田一歲曰。」《淮南子·泰族》:「后稷墾草發,糞土樹穀,使五種各得其宜。」

  2. 泛指田。唐·王維〈積雨輞川莊作〉詩:「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

  3. 姓。如漢代有菑壯。

  1. 割草開墾。《書經·大誥》:「厥父,厥子乃弗肯播,矧肯穫。」

ㄗㄞzāi
  1. 災禍、禍害。《詩經·大雅·生民》:「大拆不副,無無害。」《史記·卷三九·晉世家》:「天流行,國家代有,救恤鄰,國之道也。」通「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