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kàn,hǎn,
笔画
19
部首
五笔
结构
上包围结构
笔顺
竖,折,横,横,竖,折,横,横,折,横,竖,竖,横,横,横,撇,横,撇,点
五行
统一码
U+95DE

“闞”的笔顺

“闞”字基本解释

kàn ㄎㄢˋ


  1. 望;視。後作“瞰”。
  2. 臨。
  3. 春秋時魯地。在今山東省汶上縣西南。
  4. 姓。

h?n ㄏㄢˇ


  1. 虎叫聲。
  2. 口大張貌。
  3. 怒聲;大聲。

xiàn ㄒ〡ㄢˋ


  1. 犬聲;獸怒聲。

英语 glance, peep; roar, growl

德语 piepsen, gucken ,Kan (Eig, Fam)

法语 regarder furtivement,jeter un coup d'oeil,lancer un regard

“闞”字详细解释

詳細字義


闞 kàn

(1) 望 [look over]

闞,望也。从門,敢聲。望或倚門倚閭,故从門。字亦作瞰,作矙。——《說文》

闞,視也。——《廣雅》

俯闞海湄。——嵇康《琴賦》

又如:俯闞(俯覽,向下看)

(2) 探望,看望 [visit]

禹於是疏 河決 江,十年未闞其家。——《屍子·君治》

詞性變化


闞 Kàn

(1) 古地名 [Kan village]。在今山東省汶上縣

(2) 姓

(3) 另見 hǎn

“闞”字康熙字典解释

【戌集上】【門】 闞·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12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苦濫切,音瞰。【說文】望也。

又【博雅】闞,視也。

又【玉篇】臨也。

又【廣韻】魯邑。【左傳·昭二十五年】叔孫昭子如闞。【註】闞,魯邑。【穀梁傳·昭三十二年】公在乾侯取闞。

又亭名。【後漢·郡國志】東平陸,六國時曰平陸,有闞亭。

又姓。【史記·齊太公世家】闞止有寵焉。

又【集韻】【韻會】????虎檻切,音?。虎聲。【詩·大雅】闞如虓虎。【傳】闞然如虎之怒。【釋文】火斬反。【前漢·敘傳】於是七雄虓闞。

又【廣韻】【集韻】許鑒切【韻會】胡懺切【正韻】胡監切,????音?。【廣韻】犬聲。【集韻】獸怒聲。

又【集韻】【韻會】【正韻】????虎覽切,音喊。義同。

“闞”字汉语字典解释

ㄎㄢˋkàn

  1. 視、看。《說文解字·門部》:「闞,望也。」《文選·嵇康·琴賦》:「邪睨崑崙,俯闞海湄。」唐·韓愈〈寄盧仝〉詩:「每騎屋山下窺闞,渾舍驚怕走折趾。」也作「瞰」。

  2. 臨近、靠近。《玉篇·門部》:「,臨也。」《宋史·卷三六五·岳飛傳》:「又遣兵東援劉錡,西援郭浩,自以其軍長驅以中原。」明·劉基《郁離子·麋虎》:「虎逐麋,麋奔而于崖,躍焉。」

  1. 姓。如春秋時齊國有闞止,唐代有闞稜。

ㄏㄢˇhǎn
  1. 老虎的吼叫聲。《廣韻·上聲·豏韻》:「,虎聲。」《詩經·大雅·常武》:「進厥虎臣,如虓虎。」

  1. 張大嘴巴的樣子。《莊子·天道》:「而口然,而狀義然,似繫馬而止也。」

ㄎㄢˇ?kǎn
  1. (一)?之又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