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huì,
笔画
16
部首
五笔
结构
左右结构
笔顺
点,横,横,横,竖,折,横,折,竖,横,竖,折,横,横,折,竖
五行
统一码
U+8AF1

“諱”的笔顺

“諱”字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huì ㄏㄨㄟˋ

     ◎ 见“讳”。

英语 conceal; shun; regard as taboo

德语 für tabu erkl?ren, tabuisieren

法语 cacher,taire,tabou

“諱”字康熙字典解释

【酉集上】【言】 諱·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9

【唐韻】【集韻】【韻會】????許貴切,音卉。【說文】誋也。【廣韻】避也。【玉篇】隱也,忌也。【春秋序】隱諱以辟患。【公羊傳·閔元年】春秋爲尊者諱,爲親者諱,爲賢者諱。【戰國策】罰不諱强大。【註】諱,猶避也。【史記·秦始皇紀】秦俗多忌諱之禁。

又畏也。【史記·商君傳】華陽、涇陽等擊斷無諱。

又【增韻】護短曰諱。

又生曰名,死曰諱。【左傳·桓六年】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疏】自殷以往,未有諱法,諱始於周。【禮·檀弓】卒哭而諱。【疏】古者生不相諱,卒哭,乃有神諱也。

又不諱,謂死也。【史記·商君傳】公叔病,如有不可諱,將奈社稷何。【後漢·桓榮傳】如有不諱,無憂家室也。【註】死者人之常,故言不諱也。

又叶呼韋切,音揮。【東方朔·七諫】願乗閒而效志兮,恐犯忌而干諱。卒撫情以寂漠兮,然怊悵而自悲。

“諱”字汉语字典解释

ㄏㄨㄟˋhuì

  1. 因有所顾忌而不敢说或不愿说。如:「讳言」。《左传·庄公十八年》:「夏,公追戎于济西。不言其来,之也。」《宋史·卷三一四·范仲淹传》:「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

  2. 隐瞒,有所保留。如:「直言无」、「讳疾忌医」。《新唐书·卷一四五·杨炎传》:「玄宗事夷狄,戍者多死,边将不以闻。」《警世通言·卷三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夫妇之间,死生相共,有事尽可商量,万勿也。」

  1. 有所隐避的事物。《新唐书·卷九六·房玄龄传》:「朕论公等功,定封邑,恐不能尽,无有,各为朕言之。」

  2. 表示避称尊长名字的用语,用法如:「父○○」、「母○○」。也可用来代指尊长的名字。如:「名」、「上」。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厚宗元,七世祖庆。」《儒林外史·第三回》:「捷报贵府老爷范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