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cí,
笔画
19
部首
五笔
结构
左右结构
笔顺
撇,点,点,撇,折,点,竖,折,折,点,折,点,点,横,点,撇,横,横,竖
五行
统一码
U+8FAD

“辭”的笔顺

“辭”字基本解释

cí ㄘˊ


  1. 告別:告~。~訣。~行。~世。~別。
  2. 不接受,請求離去:~職。~呈。
  3. 躲避,推託:不~辛苦。~讓。~謝。推~。
  4. 解僱:~退。
  5. 同「詞」。
  6. 優美的語言:~藻。修~。
  7. 講話;告訴:「請~于軍」。
  8. 文體的一種:~賦。陶淵明《歸去來兮~》。

英语 words, speech, expression, phrase

德语 abdanken, aufgeben (V, Lit)

法语 terme,parole,prendre congé de qqn,démissionner,licencier,éviter,se soustraire

“辭”字详细解释

詳細字義


辭、辤 cí

〈名〉

(1) (會意。本義:訴訟,打官司)

(2) 同本義 [legal case;lawsuit]

辭,訟也。——《說文》。按,分爭辯訟謂之辭。

善於辭案條教。——《後漢書·周紆傳》。注:「辭案猶今案牘也。」

皇帝請問下民,鰥寡有辭於苗。——《書·呂刑》

(3) 口供 [oral confession]

明清於單辭,無或私家於獄之兩辭。——《書·呂刑》

無情者不得盡其辭。——《禮記·大學》

其次不辱辭令。——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辭布者。——《周禮·司市故書》。司農注:「辭布,辭訟泉物者也。」

獄辭無謀故者。——方苞《獄中雜記》

有詔即訊,辭服。——《漢書·趙君韓張兩王傳》

使犯死者自春而窮其辭。——柳宗元《斷刑論下》

(4) 言辭;文辭 [word;diction;speech;statement]

安定辭。——《禮記·曲禮》。疏:「言語也。」

不以文害辭。——《孟子》。注:「詩人所歌詠之辭。」

辭也者,兼異實之名,以論一意也。——《荀子·正名》。注:「說事之言辭。」

欲以廣主上之意,塞睚眥之辭。——司馬遷《報任安書》

其次不辱辭令。

撰長書以爲贄,辭甚暢達。——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又如:辭色(言辭和容色);辭容(表情;面色);辭旨(言語或文章的主旨、含意)

(5) 特指政令之詞 [order]

近者奉辭伐罪,旄麾南指,劉琮束手。——《三國志》 裴松之注引

(6) 藉口,口實 [excuses]

君子疾夫舍日曰欲之而必爲之辭。——《論語·季氏》

曹公,豺虎也,挾天子以徵四方,動以朝廷爲辭。——《資治通鑑》

又如:辭頭(說法;藉口)

(7) 中國古代一種介於詩歌和散文之間的體裁,也叫賦,或辭賦並稱 [Ci,a type of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且攜所著書及詩文辭稿本數冊,家書一篋託焉。——梁啓超《譚嗣同傳》

又如:楚辭

(8) 古體詩的一種 [Ci,a form of classical poetry]。

如:木蘭辭

詞性變化

辭 cí

〈動〉

(1) 說講 [speak;talk]

使人辭於狐突。——《禮記·檀弓》。注:「告也。」

無辭不相接也。——《禮記·表記》。注:「辭所以通情也。」

無傷也,請辭于軍。——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

(2) 辭別;告別 [bid farewell;say good-bye to]

朝辭白帝彩雲間。—— 李白《早發白帝城》

過北郭騷之門而辭。——《呂氏春秋·士節》。注:「辭者別也。」

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北朝樂府《木蘭詩》

故人西辭黃鶴樓。——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又如:不辭而別;辭朝(進朝辭謝皇帝);辭世頌(遺書);辭年(辭歲。除夕之夜)

(3) 推卻不受 [discline]

以王父命辭父命。——《公羊傳·哀公三年》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呂)蒙辭以軍中多務。——《資治通鑑》

又如:辭讓(推讓);辭不獲命(辭謝推讓而未獲允許)

(4) 審訊 [try]

單于使 衛律召 武受辭。—— 班固《漢書·李廣蘇建傳》

(5) 遣去 [dispatch;expel]

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使皇武子辭焉。——《左傳》

辭八人者,而後王安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6) 解僱,免職 [dismiss]。

如:他被張老闆辭了;辭館(辭去書塾的教職)

“辭”字康熙字典解释

【酉集下】【辛】 辭·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2

〔古文〕????【唐韻】似兹切【集韻】詳兹切,????音詞。辭說也。【易·乾卦】修辭立其誠。【書·畢命】辭尚體要。

又【說文】訟辭也。【周禮·秋官·小司????】以五聲聽其獄訟,一曰辭聽。【書·呂????】明淸于單辭,罔不中聽獄之兩辭。【疏】單辭謂一人獨言也,兩辭謂兩人競理也。

又與辤同。【正韻】卻不受也。【書·大禹謨】稽首固辭。【中庸】爵祿可辭也。

又謝也。【前漢·韓王信傳】溫顏遜辭。

又別去也。【楚辭·九歌】入不言兮出不辭。

“辭”字汉语字典解释

ㄘˊ

  1. 辯訟的話。《說文解字·辛部》:「辭,說也」。《周禮·秋官·鄉士》:「聽其獄訟,察其。」

  2. 敘述、說明的語言文字。如:「言」、「措」。《易經·繫下》:「吉人之寡,躁人之多。」通「詞」。

  3. 口實、話柄。如:「欲加之罪,何患無!」宋·辛棄疾〈論荊襄上流為東南重地〉:「朝廷固無以罪之也。」

  4. 文體名。起於戰國時期的楚國,屈原為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漢人集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為楚辭,後人因稱此類賦體文學為「辭賦」或「辭」。

  1. 告知。《周禮·夏官·太僕》:「王不視朝,則於三公及孤卿。」漢·鄭玄·注:「,謂以王不視朝之意告之。」

  2. 推卻、不接受。如:「推」、「辭謝」、「赴湯蹈火,在所不。」

  3. 告別。如:「告」、「辭行」。《戰國策·趙策三》:「遂平原君而去,終身不復見。」

  4. 責備。《左傳·昭公九年》:「晉梁丙、張趯率陰戎伐潁,使詹桓伯於晉。」晉·杜預·注:「,責讓也。」

  5. 解雇、解聘。參見「辭退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