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péng,páng,
笔画
16
部首
五笔
结构
上下结构
笔顺
撇,横,点,撇,横,点,点,横,点,撇,点,折,点,横,折,撇
五行
统一码
U+7BE3

“篣”字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péng ㄆㄥˊ

  1. 竹笼。
  2. 古通“搒”,笞打:“加~二百。”

其它字义


páng ㄆㄤˊ

  1. 竹箕。
  2. 竹名。

“篣”字康熙字典解释

【未集上】【竹】 篣·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0

【廣韻】步光切【集韻】蒲光切,????音旁。【類篇】箕屬。

又竹名。【戴凱之·竹譜】百葉參差,生于南垂。傷人則死,醫莫能治。亦曰篣竹,厥毒若斯。

又【廣韻】薄庚切【集韻】【正韻】蒲庚切,????音彭。【博雅】籠也。【揚子·方言】籠,南楚江沔之閒謂之篣。

又笞擊也。與榜同。【後漢·虞延傳】延爲洛陽令,隂氏有客馬成爲姦盜,延收考之,隂氏屢請,獲一書輒加篣二百。【註】篣,捶也。音彭。

“篣”字汉语字典解释

ㄆㄤˊpáng

  1. 竹制的畚箕。《广韵·平声·唐韵》:「,竹箕。」

  2. 参见「篣竹 」条。

ㄆㄥˊpéng
  1. 竹笼的别称。汉·扬雄《方言·卷一三》:「笼南楚江沔之间谓之。」

  1. 鞭笞、击打。《后汉书·卷三三·虞延传》:「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二百。」唐·皮日休〈十原系述·原亲〉:「吾观夫今之世诲其子者,必槚肌骨,伤爱毁性以为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