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ī,
笔画
14
部首
五笔
结构
左右结构
笔顺
折,折,点,点,点,点,折,折,折,竖,折,横,竖,横
五行
统一码
U+7DC7

“緇”字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ī ㄗˉ

     ◎ 见“缁”。

英语 black silk

法语 (noir)?

“緇”字康熙字典解释

【未集中】【糸】 緇·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8

【廣韻】側持切【集韻】莊持切,????音菑。【說文】帛黑色。【博雅】緇謂之皁。【釋名】緇,滓也。泥緇黑色者曰滓,此色然也。【詩·鄭風】緇衣之宜兮。【傳】緇,黑色。【周禮·冬官考工記·鍾氏】七入爲緇。【註】緅又復再染以黑,乃成緇矣。

又【正韻】旨而切,音枝。義同。

又【集韻】側几切,音????。【韻會】壯仕切,音滓。【前漢·班固敘傳】涅而不緇。【註】師古曰:合韻音上聲。

又【集韻】側吏切,音胾義同。

“緇”字汉语字典解释

  1. 黑色。汉·王充《论衡·程材》:「白纱入,不染自黑。」宋·陆游〈自小云顶上云顶寺〉诗:「素衣虽成,不为京洛尘。」

  2. 僧衣。《儒林外史·第八回》:「自此更改姓名,削发披去了。」

  3. 僧侣。唐·裴休〈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元秘塔碑铭〉:「诏和尚率属迎真骨于灵山。」

  1. 染黑。《论语·阳货》:「不曰白乎,涅而不。」汉·崔瑗〈座右铭〉:「在涅贵不,暧暧内含光。」

  1. 黑色的。《诗经·郑风·缁衣》:「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