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ù,
笔画
14
部首
五笔
bcti
结构
上下结构
笔顺
横,竖,竖,横,横,横,折,点,撇,竖,撇,撇,撇,点
五行
统一码
U+805A

“聚”的笔顺

“聚”字基本解释

jù ㄐㄩˋ


  1. 会合,集合:~合。~会。~积。~集。~谈。~拢。~齐。~餐。欢~一堂。物以类~。凝~。~沙成塔。

英语 assemble, meet together, collect

德语 sich versammeln, zusammentreffen, zusammenkommen (V)?,erfassen, sammeln (Num)?,poly (Num, Chem)

法语 se réunir

“聚”字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小篆,下面是三个人,表示人多;上面的“取”,作声符。本义:村落)

(2) 同本义 [village]

聚,会也。——《说文》。按,邑落曰聚,今曰邨,曰镇,北方曰集皆是。

一年而所居成聚。——《史记·五帝纪》

聚曰序。——《史记·平帝纪》

所止聚落化其德。——《后汉书·王扶传》。注:“小于乡曰聚。”

乡聚里中人哀而救之。——刘向《说苑》

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 枚乘《上书谏吴王》

又如:聚落(村落里邑,人群聚居的地方)

(3) 众;集团;一伙 [group]

我是以有辅氏之聚。——《左传·成公十三年》

陈人恃其聚。——《左传·哀公十七年》

又如:聚观(群聚观看);聚口(犹齐声)

(4) 地名 [Ju city]。在今山西省绛县东南

词性变化

〈动〉

(1) 会合;聚集 [assemble;flock together;gather;get together]

而发于众心之所聚。——《管子·君臣上》

聚室而谋日。——《列子·汤问》

以王命聚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鸣锣聚众。——《广东军务记》

聚至百有余乡。

又如:聚散浮生(指人生聚散无定。浮生:人活着的时候是虚浮无定的);聚麀之诮(比喻和不三不四的女人鬼混在一起,遭人耻笑。麀:母鹿,泛指母兽);聚寇(聚集起来的盗寇)

(2) 积蓄,累积 [accumulate]

聚菽粟。——《墨子·尚贤中》

我今将畜积并聚之于仓廪。——《荀子·王制》

又如:聚沙成塔;聚米(堆积米粒做成模型以说明军事形势,运筹决策;米堆。形容矮小);聚货(聚集货物)

(3) 征集 [collect]

太医以王命聚之。——柳宗元《捕蛇者说》

(4) 使民众聚居 [assemble;dwell in groups]

大叔完聚。(完;修好城墙。)——《左传》

“聚”字康熙字典解释

【未集中】【耳】 聚·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8

【唐韻】【正韻】慈庾切【集韻】【韻會】在庾切,????徐上聲。【說文】會也。【易·乾卦】君子學以聚之。【禮·檀弓】聚國族於斯。【前漢·高帝紀】五星聚于東井。【管子·君臣篇】是以明君順人心,安情性而發於衆心之所聚。【註】聚謂所同歸凑也。

又【玉篇】斂也。【禮·樂記】君子聽竽笙簫管之聲,則思畜聚之臣。【周禮·地官·稍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疏】聚是縣四百里,都五百里中畜聚之物。

又居也,邑落也。【史記·五帝紀】一年而所居成聚。【註】聚謂村落也。

又【秦本紀】幷諸小鄕聚,集爲大縣。【註】萬二千五百家爲鄕聚。【前漢·平帝紀】鄕曰庠,聚曰序。【註】張晏曰:聚,邑落名也。師古曰:聚,小于鄕。

又積也。【禮·月令】孟冬之月,命有司循行積聚,無有不斂。

又【管子·正篇】會民所聚曰道。【註】聚謂衆所宜。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六材旣聚,巧者和之。【註】聚,具也。

又【左傳·莊二十五年】城聚。【註】晉邑。

又【唐韻】才句切【集韻】從遇切【正韻】族遇切,????音????。義同。

又音娵。【史記·歷書】月名畢聚。日得甲子。索隱讀。

又與驟同。【周禮·天官·獸醫註】趨聚之節。【釋文】聚,本一作驟。

又【韻補】叶組救切,音僦。【班固·西都賦】毛羣内闐,飛羽上覆。接翼側足,集禁林而屯聚。

 

“聚”字汉语字典解释

ㄐㄩˋ

  1. 集合、會合。如:「物以類」。《易經·繫辭上》:「方以類,物以群分。」《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吳句餘予之朱方,其族焉而居之,富於其舊。」

  2. 堆積、蓄積。如:「聚沙成塔」。《荀子·王制》:「我今將畜積并之於倉廩。」《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又於帝前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埶。」

  3. 徵收、搜括。《論語·先進》:「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

  1. 村落。《史記·卷一·五帝本紀》:「一年而所居成,二年成邑。」唐·張守節·正義:「,謂村落也。」漢·王襃〈僮約〉:「往來市,慎護姦偷。」

  2. 人群。《左傳·成公十三年》:「虔劉我邊陲,我是以有輔氏之。」晉·杜預·注:「,眾也。」

  3. 積蓄。《左傳·哀公十七年》:「楚白公之亂,陳人恃其而侵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