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ǐng,
笔画
22
部首
五笔
结构
左上包围结构
笔顺
点,横,撇,点,横,竖,折,横,横,横,撇,点,竖,折,横,横,横,撇,点,折,撇,横
五行
统一码
U+766D

“癭”字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yǐng ㄧㄥˇ

     ◎ 见“瘿”。

英语 swelling, goiter

德语 Gallapfel (Bio)

法语 goitre

“癭”字康熙字典解释

【午集中】【疒】 癭·康熙筆画:22 ·部外筆画:17

【唐韻】【集韻】於郢切【?????】幺郢切,????音癭。【說文】頸瘤也。【釋名】癭,嬰也。在頸嬰喉也。【嵆康養生論】頸處險而癭。【張華·博物志】山居多癭,飲泉水之不流者也。【方書】癭有五,肉色不變爲肉癭,筋脈現露爲筋癭,筋脈交絡爲血癭,憂惱消長爲氣癭,堅硬不移爲石癭。

又地名。【後漢·桓帝紀】勃海王悝降爲癭陶王。【註】癭陶縣屬鉅鹿郡。

又【集韻】伊盈切,音嬰。義同。 【集韻】或作????????。

“癭”字汉语字典解释

ㄧㄥˇyǐng

  1. 长在脖子上的囊状瘤。《说文解字·疒部》:「,颈瘤也。」《洛阳伽蓝记·卷二·景宁寺》:「所谓阳翟之民,不知之为丑。」

  2. 树木上突起的赘瘤。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长歌敲柳,小睡凭藤轮。」《聊斋志异·卷一·娇娜》:「未几,割断腐肉,团团然如树上削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