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ì,
笔画
15
部首
五笔
结构
左上包围结构
笔顺
点,横,撇,点,横,横,撇,点,撇,点,撇,点,横,竖,横
五行
统一码
U+761E

“瘞”字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yì ㄧˋ

  1. 埋葬。 晉•潘嶽 《西征賦》:“夭赤子於新安 ,坎路側而瘞之。” 唐•韓愈 《祭十二兄文》:“生不偕居,疾藥不親,斂不摩棺,瘞不繞墳。”
  2. 埋藏;隱藏。《新唐書•魏徵傳》:“大理卿馬曙有犀鎧數十首,懼而瘞之。” 元•張可久 《紅繡鞋•三衢山中》曲:“仙橋藏老樹,石筍瘞蒼雲。”
  3. 審;明白。古方言。《方言•第六》“瘞,審也。齊楚曰瘞。”

英语 bury, inter

德语 begraben, beisetzen

法语 enterrer

“瘞”字康熙字典解释

【午集中】【疒】 瘞·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0

〔古文〕????【唐韻】於罽切【集韻】壹計切,????音?。【說文】幽薶也。【爾雅·釋言】瘞,幽也。【疏】謂埋藏。

又【釋祭名】祭地曰瘞薶。【註】旣祭埋藏之。【詩·大雅】上下奠瘞。【釋文】瘞,埋也。【禮·禮運】故先王秉著龜,列祭祀瘞繒。【註】埋牲曰瘞。

又【儀禮·覲禮】祭川沈,祭地瘞。【註】古文瘞作殪。祭地瘞者,祭月也。

又【爾雅·釋詁】瘞,微也。

又【集韻】壹計切,医去聲。義同。

“瘞”字汉语字典解释

ㄧˋ

  1. 掩埋。唐·李洞〈毙驴〉诗:「蹇驴秋毙荒田,忍把敲吟旧竹鞭。」《聊斋志异·卷九·爱奴》:「夫人未出阁时,便从服役,夭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