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
拼音
tū,
笔画
7
部首
五笔
结构
上下结构
笔顺
撇,横,竖,撇,点,撇,折
五行
统一码
U+79BF

“禿”的笔顺

“禿”字基本解释

禿

tū ㄊㄨ


  1. 頭無髮。
  2. 不戴帽,不穿鞋。
  3. 光禿,指物脫盡。
  4. 山無草木。
  5. 樹無枝葉或無頂梢。
  6. 物體磨去尖端,不銳利。如:禿針;禿筆;鎬頭使禿了。
  7. 事理不周,首尾不全。如:禿頭文章;這篇小說煞尾處顯得有點禿。
  8. 擲骰遊戲術語。
  9. 方言。斫。
  10. 姓。

英语 bald, bare, stripped

德语 unverblümt ,glatzk?pfig (Adj)?,kahlk?pfig (Adj)?,Tu (Eig, Fam)

法语 chauve,nu

“禿”字详细解释

詳細字義


禿

(1) (象形。从人,上象禾粟之形。本義:頭頂無發)

(2) 同本義 [bald;hairless]

禿,無發也。——《說文》

禿者不免。——《禮記·問喪》

禿者不髽。——《禮記·喪服四制》

齊人謂無發爲禿揭。——《禮記·明堂位》注

禿翁。——《後漢書·匈奴傳》。注:「即乃翁也。」

齒危發禿。——清· 袁枚《祭妹文》

又如:禿廝(光頭傢伙);禿科子(禿腦瓜);禿驢(光頭驢。罵和尚的話);禿顱(禿頭);禿人(禿髮的人);禿兒(猶禿奴);禿髮(頭髮脫落)

(3) 山無草木[bare]。

如:禿山(不生草木的山丘);禿樹(枯樹)

(4) 不戴帽、不穿鞋 [bare]。

如:禿巾(光着頭不包頭巾);禿露(赤身顯露)

(5) 脫落,脫光[come off;bald]。

如:禿友(戲稱毫毛脫落的筆);禿落(脫落)

(6) 物體失去尖端,不銳利 [blunt;without a point]。

如:禿穎(禿筆);禿毫(脫毛的筆);禿管(禿筆)

詞性變化


禿

詈詞。指僧侶[monk]。

如:禿丁(對僧人之譏稱);禿人(動機不正的出家人);禿廝(對僧人譏嘲之詞);禿奴(對僧人的蔑稱);禿士(謂僧侶);禿歪剌(對僧尼的惡稱)

“禿”字康熙字典解释

【午集下】【禾】 禿·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2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谷切,通入聲。【說文】無髮也。从人,上象禾粟之形,取其聲。王育說:倉頡出,見禿人伏禾中,因以制字,未知其審。

又【徐鍇曰】言禿人髮不纖長,若禾稼也。【穀梁傳·成元年】季孫行父禿,聘于齊,齊使禿者御之。【史記·灌夫傳】與長孺共一老禿翁。

又凡物落盡皆曰禿。【後漢·張衡傳】蘇武以禿節效貞。

又【孔融傳】禿巾微行。【註】謂不加幘。

又【杜甫詩】漱壑松柏禿。

又姓。祝融後八姓,禿居一。出【國語】。

又複姓。南凉主禿髮烏孤。

又與鵚同。禿鶖,鳥名。

“禿”字汉语字典解释

禿ㄊㄨ

  1. 形容物體沒有毛、髮、草木、枝葉等。如:「禿子」、「禿頭」、「禿山」、「禿樹」。

  2. 物體尖端鈍粗、不尖銳。如:「禿針」、「禿筆」。

  3. 首尾不完整。如:「禿頭文章」、「這篇文章結尾有點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