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斟句酌
近义词:惜墨如金
惜墨如金
【解释】惜:爱惜。爱惜墨就象金子一样。指不轻易动笔。
【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卷八:“李成惜墨如金,是也。”
【示例】写文章要力求做到~,删繁就简。
【近义词】言简意赅、一字千金
【反义词】连篇累牍、拖泥带水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精雕细刻
精心细致地雕刻。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
近义词:一字不苟
一字不苟
【解释】苟:马虎,随便。形容写文章不随便下笔,每一个字都要斟酌。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学而篇中》:“因说伊川讲解,一字不苟。”
【近义词】字斟句酌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作文每一个字都要斟酌
近义词:千锤百炼
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近义词:一目十行
一目十行
【解释】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出处】《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宋·刘克庄《杂记六言五首》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示例】那三官双名景隆,字顺卿,年方一十七岁,生得眉目清新,丰姿俊雅,读书~,举笔即便成文。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四
【近义词】十行俱下、一挥而就、不假思索
【反义词】慢条斯理、老牛破车、蜗行牛步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句斟字酌
句斟字酌
【解释】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示例】他说话从不随随便便,而是~。
【近义词】字斟句酌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逐句逐字仔细推敲
近义词:寻行数墨
寻行:一行行地读;数墨:一字字地读。指只会诵读文句,而不能理解义理。也指专在文字上下功夫。
近义词: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
【解释】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出处】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
【示例】学习文件不能只~,关键是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
【近义词】字斟句酌
【反义词】走马观花、一挥而就、文不加点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精益求精
精益求精
【解释】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出处】《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示例】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字斟句酌
【解释】斟、酌:反复考虑。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示例】他说话从不随随便便,而是~。
【近义词】咬文嚼字、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反义词】离题万里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