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书

拼音
chǐ shū
注释
ㄔˇ ㄕㄨ

近义词:文书

解释

文书 wénshū

(1) [document;official despatch]∶指公文、书信、契约等

手把文书口称敕。——唐· 白居易《卖炭翁》

文书下行直省。——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copy clerk]∶从事公文、书信工作的人员

(3) [book]∶文字书籍

-----------------国语辞典文书wén shū ㄨㄣˊ ㄕㄨ
  1. 统称公文、契约等文件。《三国志.卷五二.吴书.顾雍传》:「吕壹、秦博为中书,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三国演义.第四回》:「我闻朝廷遍行文书,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陈留去了。」近布告,文牍,文告 2.秘书,书记

  2. 司理文书的人员。

  3. 文字。《史记.卷八七.李斯传》:「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

  4. 书籍。《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秦王怀贪鄙之心,……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近义词:信札

1.书信,信件。

近义词:信件

1.邮递或带交的函件。多指书信。

近义词:书信

解释

书信 shūxìn

[letter] 信

常有书信往来

-----------------国语辞典书信shū xìn ㄕㄨ ㄒㄧㄣˋ
  1. 往来通问的信件。《三国演义.第三○回》:「于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近翰札,简牍,信件,信札,尺牍,尺素,书牍,书函,书翰,书柬,书札

近义词:尺牍

解释

尺牍 chǐdú

[correspondence (of an eminent writer)] 长一尺的木简;信札

与人尺牍,主皆臧去以为荣。——《汉书·陈遵传》

寄长怀于尺牍。——杜笃《吊比干文》

-----------------国语辞典尺牍chǐ dú ㄔˇ ㄉㄨˊ
  1. 尺牍,本指古代书写用的木简,后借指书信。《文选.潘岳.杨荆州诔》:「草隶兼善,尺牍必珍。」唐.杜甫〈上韦左相二十韵〉:「聪明过管辂,尺牍倒陈遵。」近函牍,信札,尺素,书翰,书信也称为「尺简」。

近义词:文牍

解释

文牍 wéndú

(1) [official documents and correspondence]∶指公文书信等

(2) [secretary]∶旧时也指官府中经管文牍的人

-----------------国语辞典文牍wén dúㄨㄣˊ ㄉㄨˊ
  1. 公文书札的总称。《宋史.卷三五七.梅执礼传》:「比部职勾稽财货,文牍山委率不暇经目。」近尺书,文书

  2. 俗称担任文书工作的人。

近义词:函件

信件。

“尺书”基本解释

解释

  • 指书籍。古代简牍的长度有一定规定,官书等长二尺四寸,书非经律者,短于官书,称为短书。
  • 指书信。
  • 指诏书。
  • -----------------国语辞典尺书chǐ shūㄔˇ ㄕㄨ
    1. 书信。唐.杜甫〈逢唐兴刘主簿弟〉诗:「分手开元末,连年绝尺书。」《太平广记.卷四一九.柳毅》:「尺书远达兮,以解君忧。」

    2. 简册。汉.王充《论衡.书解》:「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