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毛之地

拼音
bù máo zhī dì
注音
ㄅㄨˋ ㄇㄠˊ ㄓ ㄉㄧˋ
简拼
bmzd

近义词:不牧之地

不牧之地

【解释】不能牧养牛马的地。指荒地。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论功》:“不牧之地,不羁之民。”

【近义词】不毛之地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寸草不生

寸草不生

【解释】寸草:一点儿草。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亦形容灾情严重。

【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那山阳县有用毒药谋死公公犯妇窦娥,他问斩之时,曾发愿道:‘若是果有冤枉,着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可有这件事来?”

【近义词】荒无人烟、不毛之地

【反义词】肥田沃土、郁郁葱葱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形容灾情惨重

近义词:荒无人烟

人烟:指住户、居民,因有炊烟的地方就有人居住。形容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

近义词:赤地千里

赤地千里

【解释】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出处】《韩非子·十过》:“晋国大旱,赤地千里。”

【示例】说者谓当兵燹之余,污菜遍野,版籍荡然,人民死亡,~。 ◎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三

【近义词】寸草不留、不毛之地

【反义词】郁郁葱葱、蓊蓊郁郁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旱灾、虫灾等十分严重

近义词:穷乡僻壤

壤:地。荒远偏僻的地方。

近义词:穷山恶水

穷山:荒山;恶水:经常引起灾害的河流湖泊等。形容自然条件非常差。

“不毛之地”基本解释

不毛之地

【解释】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出处】《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锡(赐)之不毛之地.”

【示例】南方~,瘴疫之乡;丞相秉钧衡之重任,而自远征,非所宜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近义词】穷山恶水、穷乡僻壤

【反义词】鱼米之乡、天府之国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形容荒凉或未开垦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