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仪

拼音
guān yí
注音
ㄍㄨㄢ ㄧˊ
“官仪”基本解释

解释 1.官府的礼仪。 2.做官者的仪容风度。

“官仪”造句

1.这并不是唐高宗的初衷,他有点后悔,图谋收回大权,借有人告发武则天在宫内行巫蛊之术为由,密令中书侍郎上官仪草诏废后。

2.闾左又兴秦戍役,殿前曾识汉官仪

3.平坦的石板刚刚跪下去还没什么,可是时间久了膝盖又酸又疼,宫门口有官员负责察视文武百官仪容,杨凌现在是罪臣,不敢轻举妄动再授人口实,只得强自忍耐。

4.皇帝李治和武皇后在苏定方上官仪等一众文武大臣护卫下回到皇宫中,王公公一看远处不是皇帝皇后的銮驾正朝着掖庭宫而来吗?:“奴才参见皇上皇后”。

5.官仪刚直肯谏,曾建议高宗李治废皇后武氏,遭武氏嫉恨。

6.但更注重诗歌在艺术方面的追求,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以上官仪的“绮错婉媚”和许敬宗的颂体诗为主要表现形式。

7.这位客官仪表堂堂,生的好一幅相貌,若非前来购买车辆,莫非是来盘店?

8.看看上官仪,这话不能对上官仪说,因为照理我跟这个中大兄皇子可是八竿子也打不着关系的。

9.若论初唐间的文字大家,虞世南、上官仪这批御用文人过后,在当世声名最显而在后世影响最大的就要数“初唐四杰”。

10.他经泸州回滇时,他的表弟韩明可到江边送别,他在《舟中留别灵庵苍崖》诗中就有闾左又兴秦戍役,殿前曾识汉官仪

11.上官锐当时年岁尚轻,少不经事,被其父上官仪挚友韦慈藏所救。

12.其父上官仪擅长写诗,舞文弄墨,精于案牍,曾任秘书少监,后任西台侍郎,最后当上世人瞩目的宰相。

13.就是用黑色组授击铜的印章,汉制,邑宰墨授铜章,典出《汉官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