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词

拼音
gǔ cí
注音
ㄍㄨˇ ㄘˊ
“鼓词”基本解释

解释 明清曲艺形式。从词话发展而来,主要流行于北方。演出时演员自击鼓板,无弦乐伴奏。书目多为中长篇,内容以历代征战和公案故事为主。清代以来的大鼓,与鼓词有一定渊源关系。-----------------国语辞典鼓词gǔ cíㄍㄨˇ ㄘˊ

  1. 一种说唱艺术。表演者自击鼓板以说唱。参见「打鼓说书」条。

“鼓词”造句

1.温州鼓词始于明代,清初逐渐流行,具有悠久的历史。

2.另外在民俗美食展区,除了汇聚各地特色风味小吃,还有温州鼓词、瓯剧等节目参加传统文艺汇演。

3.不同的艺术家在唱同样的段子时,鼓词会有很大不同.

4.时至今日,对宝卷、弹词、鼓词、地方戏等民间艺术的研究已全面展开,并且在相关领域中已经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

5.温州鼓词是浙江温州一带的一种说唱形式,其音乐是比较有特色的。

6.传承温州鼓词艺术,不仅是保护温州的民间艺术,更是重建温州人文形象与精神内涵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