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西

拼音
gōng xī
注音
ㄍㄨㄥ ㄒㄧ
“公西”基本解释

1.复姓。春秋时鲁国有公西赤﹑公西葴。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公西”造句

1.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副乡长盘公西闻讯后立即下令:凡16岁以上的男子,马上出动寻人。

3.公西华就困惑了,问孔子为什么对同样一个问题作出完成相反的回答。

4.东王公西王母铜镜、鸡首瓷壶、瓷碗等。

5.公西华等人侃侃而谈,不乏报国救民之志。

6.冉有、公西华、曾皙闲谈时,前面三人都各言其志,口气不小。

7.冉有、公西华陪孔子聊天。

8.傍晚,太阳公公西去,金色的彩霞为它送行,校园渡上了一层金色。满园勒杜鹃花,一簇簇火红的花朵争奇怒放,一满枝头。几只燕子自由地从校园上空飞过。

9.冉有、公西华的志向都“哂之”,一笑而过。

10.这时,站在一边的公西华被弄糊涂了,不由得问孔子缘故。

11.公元前624年,因晋襄公西伐巴蜀,迁巴蜀主于此而得名.

12.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3.同样是春秋时期,孔子和他们的学生子路、冉求、公西华和曾皙坐在一起,孔子就和他们谈谈人生,谈谈理想,问他的学生们,各有什么志向。

14.冉有、公西华等人侃侃而谈,不乏报国救民之志。

15.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聊天。

16.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中国文化,在三代以后,便建立了一个作人的最高标准,就是圣。

17.有鸟希有,绿赤煌煌,不鸣不食,东覆东王公,西覆西王母,王母欲东,登之自通,阴阳相须,惟会益工。

18.孔子与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闲谈时,前面三人都各言其志,口气不小。

19.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西塞罗

20.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中国文化,在三代以后,便建立了一个作人的最高标准,就是圣。

21.孔子对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都“哂之”,一笑而过。

22.在“天下为公”西侧,翻整地面土壤,补植十大功劳1000株、龙柏球400株等植物。

23.黄霸,字次公,西汉年间淮阳阳夏人。

24.冉有、公西华侍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