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颜
解释 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旧唐书.卷七一.魏征传》:「征状貌不逾中人,而素有胆智,每犯颜进谏,虽逢王赫斯怒,神色不移。」
“犯颜”造句
1.人臣顺旨者多,犯颜者少,今朕欲自闻其失,诸公其直言无隐。
2.唐太宗得一犯颜直谏的魏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政治修明,慎始敬终,开创贞观盛世。
3.团结需要的是敢于犯颜直谏的魏征,而不是指鹿为马的赵高。
4.辛毗,必将犯颜切谏,但臣等碌碌,每存顺默耳。
5.则犯颜逆耳,阿意顺旨,不可同日而言也。
6.汉恒帝时期便担任过太尉,后来因为因犯颜直谏曾多次左迁,这一点令刘宏很是欣赏,但是这些都不是刘宏看重他的原因。
7.当时久已不问国政的韩熙载只好犯颜诤谏:‘北伐固臣意也,但今则不可耳。
8.今日公瑾怒责公覆,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颜苦谏。
9.臣诚不佞,有正国致君之术,无位而不得行;有犯颜敢谏之心,无路而不得达。
10.而优礼大臣,开容善直,虽犯颜极谏,无所摧戮,其君人之量如此之伟也。
11.在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中他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还多次犯颜进谏,避免了多次宫廷纠纷,显示了一定的智谋韬略。(
12.他常常犯颜进谏,神色不移,其事迹史多记载,文章多多,故不详述。
13.从我登基到现在,还没有人犯颜进谏过,今天终于有人开了个好头,值得重奖!
14.海公更甚,竟敢于批逆鳞,犯颜直谏,向嘉靖递上了著名的奏疏。
15.针对奸佞小人的胡作非为,杨震多次犯颜直谏,终于招致陷害,被贬出国都洛阳的杨震,深恨不能清君之侧,觉得无颜苟活于世,就在回灵宝老家的途中饮毒酒自尽。
16.由于魏徵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
17.当裴矩在太宗李世民手下干活时,又仿佛像是突然间服了牦牛壮骨粉,头颈一下子硬了起来,好几次犯颜直谏,典型的诤臣模样。
18.碰到朝政窳败,贪赃枉法之人,要有拍案而起犯颜直谏的勇气,这不仅是责任,也是道义,否则,就会令天下人耻笑。
19.唐太宗李世民得一犯颜直谏的魏征,广开言路,虚心纳下,政治修明,慎始敬终,开创贞观盛世。
20.子路询问如何服侍君主。孔子说,“不要欺骗他,但要犯颜谏诤。”。
21.魏征在唐太宗前敢犯颜直谏,面折廷争,遂有贞观之治。
22.彭德怀是党内高级干部中第一个犯颜直谏,站出来说真话的人;他没有倒在枪炮下,却倒在一封谏书前。
23.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出仕以来从来没有什么实际业绩,而是以讲学结社,放言高论,犯颜敢谏,“直声名震天下”。
24.犯颜直谏虽自古有之,不失为臣之道,但为国为家不可不看实情,照搬照套。
25.他敢于在领导面前犯颜极谏,结果处处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