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思
1.精力和思虑。
2.精心思考。
“精思”造句
1.博观约取,熟读精思,手批目视,口咏心惟。
2.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也。朱熹
3.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4.循序而渐近,熟读而精思。
5.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6.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7.一子贵千金,一路重千里。精思入于神,变化胡能拟。
8.熟读之法,于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9.盛世重英才精思放胆千帆争渡惊湘水,华年逢国考极目骋怀万马竞驰震麓山。
10.读书的方法法,在于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这样才有收获。
11.吾精思学,学其用笔,每见万类,皆画像之,其专挚如此。
12.学习上心浮气躁,不能专心致志地熟读精思、深入理解,那所学到的就仅是皮毛。
1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14.是必慧有夙因:念有专习,穷致天人之理,精思竭虑于古今之书,而后可言医。
15.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则思不起。张载
16.不得明人指示若能熟读精思,二人对局演之,再因聪明过人,至于用力之久,亦能豁然开悟,然较有明人指示须百倍其功。
17.文字语言的精准运用,人物形象的生动塑造,布局的精致合理,出跳的细节、细节的内涵以及与人物与全文用心的浑然一体,他都精思纤密、谋划得滴水不漏。
18.太上大道君以开皇元年托胎于西方绿那玉国,名曰器度字上开元,及其长乃启悟道真,期心高道,坐于枯桑之下,精思百日。
19.读、写、作四字为纲,强调要熟读精思、渐进有恒、自求自得、严格要求,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20.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21.张良熟读精思,深得此书真谛而成“王者师”。
2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3.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自求自得、博约结合、知行统一。
24.扶商助商心怀国计,寄怀实业精思诣远!
25.中国几千年语文教育的规律是“熟读成诵”、“熟读精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26.然物有恒姿,而思无定检,或率尔造极,或精思愈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