茳芏

拼音
jiāng dù
注音
ㄐㄧㄤ ㄉㄨˋ

“茳芏”基本解释

又称“咸水草”。单子叶植物,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木质。茎秆三棱形。叶短,有时狭长。夏季开绿褐色小花。长在沼泽或低湿处。分布于中国南方各地。是改良盐碱地的优良草种。茎秆可供编席或造纸。

“茳芏”百科

百度百科

茳芏

  • 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俗称:咸草、咸水草、三角茳芏、大甲蔺、苑里蔺、淡水草席草、龙须草,为禾本目、莎草科、莎草属的植物,主要分布于马来亚、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地中海、日本、越南、中国广东等地。
  • “茳芏”造句

    1.走在长乐潭头镇闽江口湿地上,记者看到了短叶茳芏、芦苇、中华结缕草、秋茄、藨草、厚藤等植物。

    2.此外,为方便游客走进湿地,公园还将建栈道,沿途还可看到招潮蟹、寄居蟹、夜光虫、短叶茳芏等多种生物。

    “茳芏”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茳jiāng ㄐㄧㄤˉ〔~蓠〕一种藻类植物。亦作“江蓠”。〔~芏〕多年生草木植物,茎三棱形,叶细长,开绿褐色小花,茎可编席。

    详情

    基本字义● 芏dù ㄉㄨˋ ◎ 〔茳~〕见“茳”。 德语 Pflanzensorte (S, Bio)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