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缬

拼音
jiā xié
注音
ㄐㄧㄚ ㄒㄧㄝ ˊ

“夹缬”基本解释

解释我国古代印花染色的方法﹐唐以后更为普遍。用两块木板雕刻同样花纹﹐将绢布对折夹入二板中﹐然后在雕空处染色﹐成为对称的染色花纹。后来发展为用镂花油纸版涂色刷印。其染成的织物叫夹缬。 -----------------国语辞典夹缬jiá xiéㄐㄧㄚˊ ㄒㄧㄝˊ

  1. 一种古代印花染色的方法。始于秦、汉之际,唐代以后非常普遍。用两块木板雕刻同样图案的花纹,再将绢布对折夹入二板中,然后在雕空处染色,成为对称的染色花纹。后发展为用镂花油纸版涂刷印。所染成的织物也称为「夹缬」。

“夹缬”百科

百度百科

夹缬

  • 镂空型版双面防染印花技术。将织物夹持于镂空版之间加以紧固,将夹紧织物的刻板浸入染缸,刻板留有让染料流入的沟槽让布料染色,被夹紧的部分则保留本色。夹缬,中国最古老的"三缬"(绞缬。蜡缬。夹缬)之一,其历史可上溯至东汉时期。古汉语里的"缬"字,(音xié)专指在丝织品上印染出图案花样。顾名思义,夹缬便是利用雕板在绸绵等物上夹染出预定的效果。《辞源》释:唐代印花染色的方法,用二木版雕刻同样花纹,以绢布对折,夹入此二版,然后在雕空处染色,成为对称花纹,其印花所成的锦、绢等丝织物叫夹缬。
  • “夹缬”造句

    1.夹缬是中国古老的服装印染技艺“三缬”之一,上溯可至秦汉。

    2.夹缬与绞缬、蜡缬、灰缬并称中国“古代四缬”。

    3.中国传统印染物有“四缬”,根据不同印染工艺形成“缬”的方法而命名为“夹缬”、“蜡缬”、“绞缬”、“灰缬”。

    4.十七、十八世纪西藏的氆氇仍用夹缬法刷印花经纬度和缬法撮晕浸染花纹,保留了唐代的印染风格。

    5.夹缬,是用雕成对称的花版将织物夹在中间,进行染色,按我们今天的说法属于防染印花的一种。

    6.天然靛青使用传统工艺夹染纯棉粗布,始有蓝夹缬被面。

    7.唐朝的印染技术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夹缬、蜡缬、绞缬等印染方法都广泛流行,印染的花纹十分精美。

    8.据介绍,夹缬是古老的雕版防染印花工艺,盛行于中国唐代。

    9.而到了唐代,士兵的标准号衣必须用夹缬染色,而御前步骑从队,头上还要戴花缬帽。

    10.夹缬是古老的雕版防染印花工艺,盛行于中国唐代,后传至日本。

    11.十八世纪西藏的氆氇仍用夹缬法刷印花经纬度和缬法撮晕浸染花纹,保留了唐代的印染风格。

    12.明发展出工艺相对简单的油纸镂花印染技术之后,夹缬风行中原,在民间流行下来。

    “夹缬”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夹(夾)jiā ㄐㄧㄚˉ 从两旁钳住:使劲儿~住。 两旁有物限制住,在两者之间:两山~一水。~峙。 搀杂:~生饭。~杂

    详情

    基本字义● 缬(纈)xié ㄒㄧㄝˊ有花纹的纺织品。眼花时所见的星星点点。 英语 patterned silk; tie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