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祸

拼音
huǐ huò
注音
ㄏㄨㄟˇ ㄏㄨㄛˋ

“悔祸”基本解释

解释 1.谓撤去所加的灾祸。 2.后悔造成祸害。 -----------------国语辞典悔祸huǐ huòㄏㄨㄟˇ ㄏㄨㄛˋ

  1. 因追悔而除去所加的灾祸,多指天而言。《左传.隐公十一年》:「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文选.刘琨.劝进表》:「不图天不悔祸,大灾荐臻。」

  2. 追悔所造成的祸害。《旧唐书.卷一一六.肃宗代宗诸子传.越王系传》:「虽好生息战,每冀其归降;而余孽昧恩,靡闻于悔祸。」

“悔祸”百科

百度百科

悔祸

  • 【释义】
  • (1).谓撤去所加的灾祸。《左传·隐公十一年》:“若寡人得没于地,天以礼悔祸于 许 ,无宁兹 许公 复奉其社稷。” 杨伯峻 注:“谓天或者依礼撤回加于 许 之祸。” 南朝 陈 徐陵 《为梁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岂图天未悔祸,丧乱荐臻。” 唐 柳宗元 《逐毕方文》:“ 祝融 悔祸, 回禄 屏气。” 宋 苏轼 《徐州祈雨青词》:“天未悔祸,岁仍大荒。”
  • (2).后悔造成祸害。《旧唐书·越王系传》:“虽好生息战,每冀其归降;而馀孽昧恩,靡闻于悔祸。” 明 张居正 《答蓟辽总督梁鸣泉计处市马书》:“若二酋能悔祸服罪,自致塞下,亦可侍以不死,不必深治矣。” 明 孔贞运《明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公(袁可立)墓志铭》:“奉旨体勘,倧悔祸伏辜。”郭沫若 《洪波曲》第一章一:“那些罪孽深重的人们,丝毫也不知道悔祸呢。”
  • “悔祸”造句

    1.亦既屡进痛哭之忠言,力图最后之补救,奈独夫更无悔祸之心,即兆众日在倒悬之诚,是用率由国宪,声罪致讨,翦彼叛逆,还我太平。

    2.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

    3.岂图宋未悔祸,弑乱奄臻,遂矫害明茂,篡窃天宝,反道效尤,蔑我皇德,干我昭穆,寡我兄弟,恣鸱鸮之心,蹈伦、颖之志,覆移鼎祚,诬罔天人。

    4.今天诱其衷,悔祸皇汉,使司马氏父子兄弟,迭相残灭,黎庶涂炭,靡所控告。

    5.其后卒因中枢决策攸宜,全国军民同心一德,昭宣正义,使倡乱者慑服悔祸,事变得以弭正。

    “悔祸”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悔huǐ ㄏㄨㄟˇ ◎ 懊恼过去做得不对:后~。懊~。~改。~恨。~悟。追~莫及。 英语 repent

    详情

    ● 祸(禍)huò ㄏㄨㄛˋ 灾殃,苦难:~殃。~害。~患。~根。~端。~首。~事。战~。惹~。~从口出。~起萧墙(&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