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突

拼音
hú tū
注音
ㄏㄨˊ ㄊㄨ

“狐突”基本解释

1.人名。春秋晋大夫,公子重耳之外祖。其二子从重耳出亡。怀公立,执狐突,令其召二子还,不允,遂被杀。事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山西旧有狐突祠。
2.糊涂。

“狐突”百科

百度百科

狐突

  • 狐突(?-前637年),姓,氏,字伯行,中国春秋时代晋国大夫,晋文公的外祖父。狐突是唐叔虞的后代沦落于狄族的枝属,有先见之明。出仕晋武公,武公之子晋献公娶狐突的女儿生重耳,儿子狐偃和狐毛为重耳门下。骊姬之乱使晋国混乱,狐偃劝重耳流亡外国。重耳开始了19年国外流亡。开始住在北狄,后来继位为晋惠公的夷吾密谋行刺重耳,重耳与属下大夫们流亡中原。
  • 晋惠公的儿子晋怀公即位,命令狐突召还狐偃和狐毛。狐突说要教儿子忠义,没有从命,晋怀公将曾外祖父狐突杀害。
  • “狐突”造句

    1.大约公元前700年左右,晋献公采取和戎政策,使这片土地成为晋国的领土,狐突当时作为狐氏大戎部落的首领,其女嫁于晋献公后,为晋国大夫。

    2.西八村以狐突信仰为精神纽带,逐渐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团体,强化了村落群体之间的凝聚和认同。

    3.狐突信仰遍及山西许多地区,特别是在晋中尤为盛行。

    4.同时,狐突信仰在规范民众的日常行为、有效维持村落社会秩序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5.第一章介绍了西马峪村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状况,以及狐突庙与狐突信仰的形成。

    6.从头复出的第三代火影已经制止村民和后代提到此次的九尾妖狐突袭变乱,可是仍不能制止人们鄙视鸣人。

    7.社会史领域的民间信仰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对山西民间狐突信仰的专题研究笔者至今还未发现。

    “狐突”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狐hú ㄏㄨˊ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毛赤黄色,性狡猾多疑,遇见攻击时肛门放出臭气,乘机逃跑。皮可做衣服(通称“狐狸”):~臭(腋

    详情

    基本字义● 突tū ㄊㄨˉ忽然:~然。~现。~发。~变。~如其来。异军~起。~兀。超出,冲破,猛冲:~破。~围。~出。烟囱:曲~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