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起义

拼音
huáng cháo qǐ yì
注音
ㄏㄨㄤˊ ㄔㄠˊ ㄑㄧˇ ㄧˋ

“黄巢起义”基本解释

解释

黄巢起义 Huáng Cháo Qǐyì

[the Huang Chao Uprising] 黄巢所领导的唐末农民大起义。公元875年,黄巢发动起义,起义军提出“均平”的政治口号。公元881年,起义军攻下唐都长安,建立了农民革命政权,国号“大齐”,也叫“齐”。后来起义虽被唐王朝所镇压,但却导致了唐王朝的迅速灭亡

“黄巢起义”百科

百度百科

黄巢起义

  • 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 黄巢起义,采用流动作战的方式,避实攻虚,走遍今天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陕西等省广大地区,动摇了唐朝的统治。但由于长期流动作战,没有稳定的后方,缺乏经济上的保障和群众基础,故而很难持久下去,使起义军最后失败。
  • “黄巢起义”造句

    1.另外,还有其他历史人物的言语进行作证,在公元879年即唐朝黄巢起义军攻克广州之时,一批广东人逃避于海外。

    2.廿八都也正是凭借黄巢起义开发的古道而商旅兴盛,再加上其“鸡鸣三省”的显要位置,成为盛极一时的军事重镇和货物集散地。

    3.“流寇方式”的革命好,流寇方式的革命如黄巢起义,能攻城掠地、称王称霸,且能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一笔。

    4.前者趁黄巢起义的机会南进中原,雄踞山西,并在唐亡以后自立为帝,建立了五代十国时期颇有重要意义的中原后唐王国。

    5.后梁太祖朱温,这个原叫朱三的农民,黄巢起义的叛徒,因出卖农民军而富贵,后又弑杀唐哀帝自立。

    6.英谈村名的由来,与唐朝末年黄巢起义有关。

    7.884年,全忠与李克用等联兵镇压黄巢起义军,用同志的鲜血为自己铺设了一条通向中央的道路。

    8.唐末黄巢起义之后,福州很多文字记载资料散失。

    9.唐末黄巢起义军所辟,南宋变为官道。

    10.唐末黄巢起义时,中原冯氏有一支避乱南迁至福建宁化石壁,到宋代分成上杭、漳州、武平等支脉。

    11.九顶塔、龙虎塔、千佛崖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有古齐长城遗址、黄巢起义纪念地、天齐庙等省市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境内四门塔、九顶塔、龙虎塔、千佛崖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有古齐长城遗址、黄巢起义纪念地、天齐庙等省市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唐僖宗广明元年,黄巢起义,唐僖宗逃往四川成都。

    14.之後又有多位唐朝君主入蜀避难,如唐德宗避朱砒之乱,唐僖宗避黄巢起义

    15.因十多次考进士不弟,改名罗隐,黄巢起义,隐居九华山。

    16.黄巢起义失败后,无赖出身的朱温挟持皇帝迁都,将长安夷为平地,致“向时遗籍,尺简无存”。

    17.黄巢起义源自河南,官吏绅士再一次南迁。

    18.唐末黄巢起义时,黄巢手下柳彦璋攻陷江州,为避兵乱,陈兼的六世孙陈伯宣举家迁往德安,同陈旺的后人合族同处。

    19.宝光寺原名大石寺,据传建于西晋末年,公元880年,唐代黄巢起义军攻破了长安。

    20.驿道上的仙霞关,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唐末黄巢起义遗址之一。

    21.黄巢起义、军阀叛乱,一系列的动荡最终摧毁了大唐,大明宫也被焚毁。

    22.淮西军盘踞的蔡州和颖州,经过黄巢起义军和淮西军的相继烧杀抢掠,早已经是十室九空,人物全非,根本不能维持淮西军的存在需要。

    “黄巢起义”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黄huáng ㄏㄨㄤˊ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色。~昏。牛~。~澄澄。信口雌~。特指中国黄河:~灾。治~。~泛区。指“黄帝”(即

    详情

    基本字义● 巢cháo ㄔㄠˊ 鸟搭的窝,亦指蜂、蚁等动物的窝;借指敌人或盗贼的藏身之所:鸟~。蜂~。~窟。匪~。~穴。 姓。

    详情

    基本字义● 起qǐ ㄑㄧˇ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床。~立。~居。~夜。 离开原来的位置:~身。~运。~跑。 开始:~

    详情

    基本字义● 义(義)yì ㄧˋ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