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号

拼音
hā hào
注音
ㄏㄚ ㄏㄠˋ

“哈号”基本解释

解释清代京师中巡逻兵卒报晓。

“哈号”百科

百度百科

哈号

  • 哈号是一种几近失传的乐器,为瑶族先民所创,与瑶族乐器中的角号有异曲同工之妙。由嫩竹削制而成。削制时,砍一长竹,每一竹节削一小竹节连接,在最末端镶入一片竹叶即成。哈号长短不等+短则四五节,长至数十节。从上到下,由小而大,状若喇叭。如吹奏乐曲,需取下竹叶,再打孔,与箫相类。哈号制作简单,造型古朴,而声音清脆、悦耳,既可吹奏,也可作家居装饰。
  • “哈号”造句

    1.1911年12月25日晨,“狄凡哈”号驶入吴淞口,时有沪军都督府所派驱逐舰“建威”号前往护航。

    “哈号”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哈hā ㄏㄚˉ张口呼气:~欠。~一口气。象声词,形容笑声:~~大笑。打~~(开玩笑)。伛,弯:~腰(稍微弯腰)。其它字义● 哈hǎ

    详情

    ● 号 (號) hào ㄏㄠˋ 名称:国~。年~。字~。 旧指名和字以外的别号:如“李白字太白,~青莲居士”。 记号?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