衮衣

拼音
gǔn yī
注音
ㄍㄨㄣˇ ㄧ

“衮衣”基本解释

解释 1.古代帝王及上公穿的绘有卷龙的礼服。 2.借指帝王或上公。 -----------------国语辞典衮衣gǔn yīㄍㄨㄣˇ ㄧ

  1. 古代礼服,指龙衣。《诗经.豳风.九罭》:「我觏之子,衮衣绣裳。」

“衮衣”百科

百度百科

衮衣

  • 简称“衮”。亦称“衮服”。为古代天子及王公的礼服,因上有龙的图案得名。衮衣是皇帝在祭祀天地、宗庙、社稷、先农、册拜、圣节和举行大典时所穿的礼服。最早是《尚书·虞书》中关于舜命禹制作章服的传说, “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后世帝王所穿的衮衣出于此说,这是以“衣绘而裳绣”的手法、绘画与刺绣并用。中国传统的衮衣以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料、黼、黻十二章纹为饰。
  • 周制,前六章绘于衣,后六章绣于裳,皂衣绛裳,衣裳相连,形制似裘。东汉以来,大体相沿。明朝皇帝常服黄袍始加十二章,目前所见最早、最完整的十二章衮服是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缂丝十二章衮服。2007年,南京云锦研究所历经3年复制成功明定陵出土的“红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衮服”。
  • “衮衣”造句

    1.新政俟才,宜速铨补;俟东方化洽,当衮衣西归。

    2.表妹,衮衣玉食者,自甘婢膝奴颜。

    “衮衣”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 衮 gǔn ㄍㄨㄣˇ 古代君王等的礼服:~服。~衣。~冕。华~(色彩绚丽的官服)。

    详情

    ● 衣 yī ㄧˉ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服。~着(zhuó)。~冠。~架。~锦还(huān)乡。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