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理化方法

拼音
gōng lǐ huà fāng fǎ
注音
ㄍㄨㄥ ㄌㄧˇ ㄏㄨㄚˋ ㄈㄤ ㄈㄚˇ

“公理化方法”基本解释

从少数不加定义的原始概念和少数不加证明的基本命题(公理)出发,按特定演绎推理规则推导出这一学科中其他命题(定理),并构成一个演绎系统的方法。任何特定的公理化系统都不是绝对严格和完备的。

“公理化方法”百科

百度百科

公理化方法

  • 公理化思想就是任何真正的科学都始于原理,以它们为基础,并由之而导出一切结果。随着假设演绎模型法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学日益走向公理化方法。 公理化是一种数学方法。最早出现在二千多年前的欧几里德几何学中,当时认为“公理’(如两点之间可连一直线)是一种不需要证明的自明之理,而其他所谓“定理” (如三对应边相等的陌个三角形垒等)则是需要由公理出发来证明的,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欧几里德几何的公理是人们生来就有的先验知识,19世纪末,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在他的几何基础研究中系统地提出数学的公理化方法。
  • “公理化方法”造句

    1.定义了模糊粗糙集合理的补运算,从而利用公理化方法构造出推广了的粗糙集代数。

    2.尽管后来的布尔巴基学派的结构数学使公理化方法更上一层楼,但仍然无法克服公理化方法本身的局限性。【ht

    3.本文旨在将用于整理学科知识结构的公理化方法引入评价领域,用于基础评价理论的构建。

    4.正是这三个原因造成了当时公理化方法传播的停滞。

    “公理化方法”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公gōng ㄍㄨㄥˉ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国家,社会,大众:~共。

    详情

    基本字义● 理lǐ ㄌㄧˇ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肌~。条~。事~。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由。~

    详情

    基本字义● 化huà ㄏㄨㄚˋ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分~。僵~。教(jiào )~。熔~。融~。潜移默~。~干弋为玉帛。。佛教、道教徒募集?

    详情

    基本字义● 方fāng ㄈㄤˉ 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正~形.长~形 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根。平~。开~?

    详情

    ● 法fǎ ㄈㄚˇ 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办。~典。~官。~规。~律。~令。~定。~场。~理。~纪。~盲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