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仔

拼音
gé zǎi
注音
ㄍㄜˊ ㄗㄞˇ

“蛤仔”基本解释

又称“玄蛤”、“花蛤”。软体动物,双壳纲,帘蛤科。贝壳卵圆形,长约4~5厘米。生活在浅海泥沙滩中。中国、菲律宾、日本都产,肉可供食用,是重要的养殖贝类。

“蛤仔”百科

百度百科

蛤仔 (蛤仔)

  • 蛤仔,动物界,属帘蛤科,具有药物价值。生活于近河口沿岸和潮间带浅泥沙滩。
  • 蛤仔双壳纲(Bivalvia)真瓣鳃目(Eulamellibranchia)帘蛤科(Veneridae)蛤仔属(Ruditapes)的统称。中国近海发现有菲律宾蛤仔(R.philippinarum)和杂色蛤仔(R.varieegata)2种。其生态习性相似,仅外部形态特征和分布区稍有差异。
  • “蛤仔”造句

    1.在象山港和三门湾采集菲律宾蛤仔样品30份和20份,测定其重金属含量。

    2.目的:研究菲律宾蛤仔糖胺聚糖CRG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蛤仔”分词解释

    基本字义● 蛤gé ㄍㄜˊ〔~蜊〕软体动物,壳形卵圆,色淡褐,稍有轮纹,内白色,栖浅海沙中,肉可食。〔文~〕软体动物,略呈三角形,栖近海沙泥中

    详情

    基本字义● 仔zī ㄗˉ ◎ 〔~肩〕所担负的职务。其它字义● 仔zǐ ㄗˇ〔~细〕周密,细致,如“办事~~”。幼小的(多指家畜):~鸡。~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