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戚

拼音
gàn qī
注音
ㄍㄢˋ ㄑㄧ

“干戚”基本解释

解释 干(盾)和戚(大斧)。古代武舞执干戚:操干戚以舞|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国语辞典干戚gān qīㄍㄢ ㄑㄧ

  1. 盾和板斧。《文选.左思.魏都赋》:「干戚羽旄之饰好,清讴微吟之要妙。」

“干戚”百科

百度百科

干戚

  • 干戚,干,盾牌;戚,大斧。《山海经·海外西经》:炎帝败于阪泉,近臣刑天一直伴随左右,居于南方。刑天不甘心失败,手执利斧和盾牌,直杀上中央天帝的宫门之前。黄帝亲自披挂出战,双方杀得天昏地暗。刑天不敌,被黄帝斩下头颅埋在常羊山里。没了头颅的刑天再次站起,以两个乳头作眼睛,肚脐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持斧,战斗不止。
  • “干戚”造句

    1.救民水火中,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2.颛顼,颛顼诈婚伤九凤,刑天舞干戚;帝喾;唐尧,尧舜禅让;虞舜,鲧禹治水;夏禹。

    3.其间,主祭官跪念祝文,武舞者手持干、戚,文舞者手持籥、雉尾羽,在文庙两侧的舞亭内翩翩起舞。

    4.有苗氏负固不服,舜乃修文教三年,执干戚而舞之,有苗请服。

    5.我怔怔的看着他,内心无比温热,那番话并不怎么激昂,但是却让我血脉沸腾,我从内心深处渴望得到干戚,并得到神之意志。

    6.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

    8.钟鼓成肆,干戚成舞,虽禹不能禁民之观,且夫饰民之欲,而严其听,禁其心,圣人所难也,而况夺其财而饥之,劳其力而疲之,常致其苦而严听其狱,痛诛其罪,非婴所知也。

    9.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

    10.儒家十分注重乐教的形式与内涵的结合,《乐记》谈到,一部完整的乐章,应该‘文以琴瑟,动以干戚,饰以羽毛,从以箫管‘,‘以著万物之理‘。

    11.巫自盘古出,十二祖巫震天撼地,后羿射九日,救民水火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兵主蚩尤,凶名传千古。

    12.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陶渊明

    “干戚”分词解释

    ● 干 (?-?乾) gān ㄍㄢˉ 触犯,冒犯,冲犯:~扰。~涉。~预(亦作“干与”)。森然~霄。 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

    详情

    基本字义● 戚qī ㄑㄧˉ因婚姻联成的关系:亲~。外~。~族。~友。忧愁,悲哀:~然。凄~。哀~。休~。古代兵器,像斧。姓。

    详情